首页 > 宋代诗人 > 李若拙的诗 >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朝代:宋代诗人:李若拙时间:2023-04-05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隶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响风。

诗人李若拙资料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作者李若拙

生卒:944-1001。介绍:宋京兆万年人,字藏用。第进士。历官知乾州、陇州。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太宗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黎桓听命,拜诏尽恭。使还,迁起居..... 查看详情>>

李若拙古诗词作品: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句·家寄碧湘滨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原文及翻译赏析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陶吾庐前辈归去来馆图》 - - 钱大昕 - - 先生蚤赋归去来,山中日永循南陔。前身靖节只君是,卜宅仍在匡庐隈。羲皇之上有岁月,颜谢以降无人材。偶偕素心析疑义,要使俗学除陈荄。文孙指点手泽在,清风仿佛无尘埃。小同能承北海学,不须问道求宗雷。...
  • 古诗《桂殿秋·白海棠》 - - 缪珠荪 - - 留月影,淡香魂。冰阶谁与话温存。绿翻翡翠霜初信,红褪胭脂雨后痕。
  • 古诗《出塞·单于骄爱猎》 - - 于鹄 - -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 古诗《汤泉应制·身向咸池榜末光》 - - 纳兰性德 - - 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金铺照日初涵影,玉楚生烟别作香。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微臣幸属赓歌日,愿借如川献寿觞。
  • 古诗《句·清明时节正稼芳》 - - 欧阳景 - - 清明时节正稼芳。
  • 古诗《烛影摇红·除夕》 - - 徐釚 - - 隔岁东风,预欺旅鬓添华发。屠苏传遍,守兰缸怎得消愁法。料是红闺早掩,诉灯花向伊难说。除非好梦,归去相寻,不教閒杀。十万笙歌,繁华自趁江潮发。椒盘岁岁忆团圞,剪烛频移榻。那管今宵帐冷,真辜负爆声喧热。定香桥下,嘱付双鱼,替传锦札。...
  • 古诗《送雪峰殿主化灯油兼简临川道友》 - - 释居简 - - 沈沈古殿寒光射,金色同然无昼夜。万象森罗影现中,盲者还同覆盆下。周禅见渠不瞥地,金色光中重按指。散作人间无尽灯,直下翻身光影里。只今此话难藏覆,掉头径出烟萝去。不是临川旧赏音,此段风流与谁举。...
  • 古诗《句·两制职官三十客》 - - 王溥 - - 两制职官三十客,自怜荣耀老莱衣。
  • 古诗《功臣庙下作·鸡鸣山侧英雄坊》 - - 程敏政 - - 鸡鸣山侧英雄坊,朱门半掩青松长。功臣庙食自洪武,下车进谒开中堂。元勋佐命推六王,俨然并坐徐与常。左李右邓沐最少,霜髯独见东瓯汤。秉圭服冕垂衣裳,异姓联翩如雁行。公侯十六分两傍,金貂玉带相辉光。瓣香一炷三叹息,却走苔阶观画廊。朅从真主兴濠梁,材杰奋起骖龙翔。长江飞渡入...
  • 古诗《虎丘饮饯舟中书呈诸亲友》 - - 郑鹏 - - 画舫夷犹野水滨,异乡相见转相亲。岸傍灌木长含雨,树里啼莺巧避人。高阁平舒千里目,浮生未定百年身。深杯到手休辞醉,更与从容尽几巡。
  • 古诗《后游仙诗·独构茅斋静见闻》 - - 洪亮吉 - - 独构茅斋静见闻,年来四气总难分。偶扃北牖开南牖,已觉漫天尽火云。
  • 古诗《题枫谷卷为杭州喻邦相》 - - 王世贞 - - 春至能青秋更丹,山深不共荻花寒。武林官道知多少,总与行人醉面看。
  • 古诗《洪源谒祖墓·重来携幼弟》 - - 洪亮吉 - - 重来携幼弟,此别念衰亲。山果纷相赠,溪茶采尚新。封书因问叔,劝食尚依人。倘复移家返,应知未厌贫。
  • 古诗《送陈瑞卿之临清兵备》 - - 王鏊 - - 北来作镇重才猷,齐鲁权兼坐上游。官职朝廷犹耳目,地形中国是咽喉。搴帷尚记来时面,借箸应烦席上筹。春入四郊狐兔灭,月明还上庾公楼。
  • 古诗《留别·主人把酒再三留》 - - 李俊民 - - 主人把酒再三留,送客风高势未休。更听愁眉歌一曲,尊前肠断小温柔。
  • 古诗《木兰花·甲午冬予居处夹道多南天竹》 - - 石任之 - - 珊瑚结作相思子。重揾去年花下泪。感春天气欲生尘,忆旧心情同拾翠。冬风谁信多情以。此毒伤心心即死。化灰化骨替人红,深意临歧能语未。
  • 古诗《复泸·几年持钵下瞿塘》 - - 晁公溯 - - 几年持钵下瞿塘,踏遍东南古道场。 乡里再来人不识,碧瞳白颊带湖光。
  • 古诗《送程给事·仙殿图书掩》 - - 吴充 - - 仙殿图书掩,山阴父老迎。 蓬莱登望好,太守擅诗名。
  • 古诗《题奇石·蕴玉抱清辉》 - - 李德裕 - - 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 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 古诗《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 - 杜甫 - -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