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郑璧的诗 > 和袭美索友人酒·乘兴闲来小谢家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袭美索友人酒·乘兴闲来小谢家

朝代:唐代诗人:郑璧时间:2023-04-05
乘兴闲来小谢家,便裁诗句乞榴花。
邴原虽不无端醉,也爱临风从鹿车。

诗人郑璧资料

和袭美索友人酒作者郑璧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末江南进士。懿宗咸通中,在苏州与皮日休、陆龟蒙、张贲、魏朴等诗人多有唱和,辑成《松陵集》,今存。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四、《唐音癸签》卷二七。..... 查看详情>>

郑璧古诗词作品: 《和袭美索友人酒》 《和袭美伤顾道士》 《奉和陆鲁望白菊》 《文燕润卿不至

和袭美索友人酒·乘兴闲来小谢家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袭美索友人酒·乘兴闲来小谢家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早起·辨色披襟起》 - - 李聪甫 - - 辨色披襟起,高檐雀未喧。寒螀犹唱壁,残月尚窥轩。剑旧连尘卖,书奇半蠹吞。客心霞共赤,东望涌朝暾。
  • 古诗《第二泉·清绝形难比》 - - 袁枚 - - 清绝形难比,源深取不穷。知名不知味,来往一杯同。
  • 古诗《讨源书屋对雨》 - - 弘历 - - 刚收疾点复徐丝,凉拂筕篖夏晓宜。为问前朝炎燠况,被谁驱逐去如遗。
  • 古诗《集贤宾·莲台宝刹新构起》 - - 屠隆 - - 莲台宝刹新构起。云冠严净毗尼。璎珞如来幢盖里。看绀发参差螺髻。昙花旖旎。红閤外炉烟袅细。合:天似洗。尘不到竹床髹几。
  • 古诗《过圆沙洲望岳》 - - 湛若水 - - 怀岳于今五十年,丹青形影梦中传。今朝独立船头望,神色何如未见前。
  • 古诗《乙卯都门杂感》 - - 唐烜 - - 旧业荒芜尽,中年仕宦疏。任饥儿女色,懒复女朋书。落叶愁难扫,名山愿已虚。故乡春梦里,父老话菑畬。
  • 古诗《济南事作·远游既为东鲁》 - - 苏辙 - - 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
  • 古诗《猎·丰草长林兽所都》 - - 乾隆 - - 丰草长林兽所都,时平习武试三驱。林霜始降鹰嫌叶,野露犹沾马惜芜。岂必虞人竭陂泽,未能君子远庖厨。日斜颁获帷城外,惠逮惟均洽众娱。
  • 古诗《好事近·拟东泽》 - - 周密 - - 新雨洗花尘,扑扑小庭香湿。早是垂杨烟老,渐嫩黄成碧。晚帘都卷看青山,山外更山色。一色梨花新月,伴夜窗吹笛。
  • 古诗《荷花盛开以病旬馀不至亭上偶成二唐律》 - - 岳珂 - - 好在中孚泽,犹横未济舟。掷金随柳舞,跳玉趁莲讴。埽榻方思士,钩帘也觅侯。病夫均一笑,此意本无求。
  • 古诗《寄陈道人·瘦筇盘礴越江边》 - - 周孚 - - 瘦筇盘礴越江边,笑我孤灯照夜禅。当日期穿水牯鼻,莫年犹著野狐涎。忙中弦望惊三易,圣处阶庭让一先。曾约芒鞋践云雨,快来相见已新年。
  • 古诗《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閤端午帖子》 - - 卫泾 - - 深宫永日镇长闲,心静多翻蕊笈篇。侍女身留香案侧,旋燔金饼炷炉烟。
  • 古诗《同游不同意·鸿鹄举四海》 - - 引履祥 - - 鸿鹄举四海,雁鹜争稻粱。岂不号同群,所愿非一方。
  • 古诗《依韵和孙浦二都官展墓由大明精舍而归》 - - 梅尧臣 - - 拜垄忽生寒食心,应缘春入感啼禽。泪沾宿草根仍冻,马立荒沙迹已深。野老辍耕风料峭,山房开昼日阴森。归鞍却望原头路,羃历轻烟物景沉。
  • 古诗《送蔡子师古楚游》 - - 黄省曾 - - 蔡经苏台秀,幽情爱山水。家近毛公坛,身居洞天里。时时春风棹一舟,吴王胜迹皆探求。孤怀忽尔忆江汉,飘然特作襄阳游。襄阳岘山青无改,轻裘缓带人何在。古碑读之不流泪,空云功德高四海。巍巍自有宇宙在,登贤眺圣俱尘埃。君留翠微襟抱开,飞觞摇笔何徘徊。清心复为清潭赏,桃花不言映君...
  • 古诗《渔梁怀古·四山合沓青巑岏》 - - 谢震 - - 四山合沓青巑岏,清溪一线流潺湲。战场中开五千步,蕲王曾此枭凶顽。呜呼靖康之耻胡可舍,大宝窃据侪元奸。禁苑锢闭理亦得,尚恨南内非天山。谁遣女将军,而达孟家蝉。临安城夜缒,瓜步江朝沿。一日三百三日千,江淮义旅浃旬集,铁券迫赐徒尔然。苗刘授首愤已雪,子雩议废宁非颠。古云孝薄...
  • 古诗《择良上人归天台》 - - 杨亿 - - 片席然犀经水府,几程登陆望霞标。吟情晚日繁云合,归路秋风密叶凋。行道六时庐岳漏,浮杯千里浙江潮。旧房宴坐观空后,香积多年饭顿销。
  • 古诗《见寄·儒学推称第一流》 - - 葛胜仲 - - 儒学推称第一流,乞言堪入告嘉猷。长閒气味安三径,难老光阴傲十洲。谈理清风生玉麈,覆名殊宠谢金瓯。方瞳大隐年兄弟,营道应居最上楼。
  • 古诗《林下·山前山后雪漫漫》 - - 赵时韶 - - 山前山后雪漫漫,输与田夫野老看。 驿路自知荆棘甚,一枝远赠故人难。
  • 古诗《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 - - 苏轼 - - 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 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犹健可频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