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袁梓贵的诗 > 怀书衡·碧鸡词赋动春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书衡·碧鸡词赋动春明

朝代:清代诗人:袁梓贵时间:2019-04-06
碧鸡词赋动春明,回首觚棱尚有情。
稷下不逢秦博士,洛中平视汉公卿。
归舟日暮津门树,别酒天高海上城。
今夜西风愁望远,万山重叠乱云横。

诗人袁梓贵资料

怀书衡·碧鸡词赋动春明作者袁梓贵

袁梓贵,字仲芳,一字琴知,高要人。道光甲辰举人。有《小潜楼诗集》。 查看详情>>

袁梓贵古诗词作品: 《江梅·泽国荒城暮》 《菩萨蛮·绳河催渡凉蝉早》 《孤雁·寥落竟无侣》 《孤雁·寥落竟无侣》 《舟次观雪后山》 《舟次观雪后山》 《江梅·泽国荒城暮》 《读元次山舂陵贼退二诗有作》 《感旧图·伊昔道咸交》 《怀书衡·碧鸡词赋动春明

怀书衡·碧鸡词赋动春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怀书衡·碧鸡词赋动春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秋深途月词·凉城浸空阶》 - - 谭元春 - - 凉城浸空阶,与客坐太古。儿童聚光辉,喧弄天机舞。虚象不容声,秋月无所取。
  • 古诗《海山歌·小生旦占》 - - 谢谠 - - 小生旦占:那日鹧鸪戏咏。句猖狂误入椒宫。谁知天幸。威霁转欢悰。洞房双炬金莲送。仙娥赐偶。喜气满胸。兴奴樊素。喜事又重合前。
  • 古诗《赋得竹外一枝斜更好》 - - 宋湘 - - 无数梅花好,山巅复水涯。忽从深竹外,更得一枝斜。少胜宁多胜,风加觉雪加。十分能跌宕,万个不周遮。涧断桥横处,云停鹤放家。天寒来翠袖,人远倚苍葭。问主真何必,巡檐亦自誇。为吟坡老句,村酒百壶赊。 ...
  • 古诗《西山绝句·寻山往事半模糊》 - - 李达 - - 寻山往事半模糊,山友对谈应不诬。今夜同游须记取,他年追忆又疑无。
  • 古诗《次韵答子实秦少章》 - - 陈师道 - - 文新情已故,室远人则迩。杯酒不相忘,一朝得二子。初花美无度,后时终可鄙。与汝卧秋风,看君控双鲤。
  • 古诗《泛月·西岭横霞放晚晴》 - - 乾隆 - - 西岭横霞放晚晴,水天上下相含清。玉轮又值将盈夕,高映兰舟得意明。
  • 古诗《次韵次卿携酒见过》 - - 周紫芝 - - 睡过花时无好怀,柴门谁闭复谁开。拟从月夜放舟去,更趁东风携酒来。须发且休论早白,悲欢正可付残杯。君无旧雨仍今雨,相见应须日百回。
  • 古诗《次韵吕肖卿讲学》 - - 方回 - - 玄珠在掌握,一失永难寻。岂不求成道,谁其办苦心。待时花结果,著力杵磨针。何幸忘年去,能鸣治世音。
  • 古诗《山矾图·玉殿何劳定等差》 - - 牟巘 - - 玉殿何劳定等差,弟兄俱是老涪家。季方也与新名字,免得人呼作玚花。
  • 古诗《张仲山枝巢·达人孤高与世疏》 - - 孟宗献 - - 达人孤高与世疏,百年直寄犹须臾。归来掩关聊自如,人之不足等有馀。乐哉下视濠梁鱼,逍遥自契蒙庄书。异时驭气游太虚,我知枝巢亦蘧庐。
  • 古诗《春晚书怀·百舌喜太甚》 - - 陈傅良 - - 百舌喜太甚,杜鹃恨何深。睍睆斯黄鹂,律中宫之音。物情自不齐,天运初无心。道人独领会,杖藜立芳阴。
  • 古诗《次韵周山长见寄》 - - 陈镒 - - 久客松州生有涯,青山无价尽堪赊。苦吟只为酬诗债,薄俸多应付酒家。十载风尘双短屐,半生江海一浮槎。如今老去宜谋隐,静阅丹书忆少霞。
  • 古诗《和乐道·红旆重来镇故乡》 - - 韩维 - - 红旆重来镇故乡,吏民欢喜拂牙床。忽颁优渥垂天诏,仍许衰残守郡章。自笑木鸡犹独立,人嗟竹马漫相将。君皇念旧恩非浅,南北圭符各一方。
  • 古诗《发汉阳宿黄陂县》 - - 韦佩金 - - 送我汉东路,东风吹散丝。大瓢云梦酒,残纸简栖碑。竹屋鱼蛮子,江舟水马儿。前勋相韦虎,一旅障南司。
  • 古诗《芳草洲·春水池塘空苒苒》 - - 刘珵 - - 春水池塘空苒苒,长安古道倍依依。争如绿向芳洲遍,不怨王孙去未归。
  • 古诗《次韵舒孔昭九日不出之作》 - - 庞俊 - - 看尽江头夜夜霜,笳声催客下微阳。乍飞白雁能添恨,再过红羊未减狂。君不往游花易落,天犹此醉事难量。风烟岂到寻秋地,且对茫茫一举觞。
  • 古诗《醉太平·养疴申江医院作》 - - 刘鹏年 - - 车声马声。魂惊梦惊。危楼灯火凄清。近三更四更。怀人恨萦。思亲涕零。披衣盻到天明。又鸡鸣剑鸣。
  • 古诗《浪淘沙·雨后黯云天》 - - 谷海鹰 - - 雨后黯云天。湿翠笼烟。蝉鸣蛙鼓噪窗閒。红藕添妆香细细,袅娜风前。趺坐拟修仙。珍重流年。痴魂无赖叩邯郸。楼外一声歌失调,惊破缠绵。
  • 古诗《踏莎行·碧海无波》 - - 晏殊 - -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古诗《过建阳县以双鹅赠东观道士》 - - 陆游 - - 闲泛晴波唼绿萍,却冲微雨傍烟汀。 会稽内史如相遇,换取黄庭一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