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元阳子的诗 > 还丹口诀·还丹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还丹口诀·还丹篇

朝代:唐代诗人:元阳子时间:2023-04-05
还丹篇,还丹篇,欲得黄芽先炬铅。
阳壬不去火中走,阴丙如何得作烟。
鸡抱卵兮日数足,母生子兮十月全。
但得坤来为屋宅,坤至何愁不作干?
伏吾此法在目前,违吾此法饶万年。
八石须向火中走,莫弄水饱费君钱。
还丹不是世难学,自是时人志不坚。
若明魏君歌十首,千回海水变桑田。

还丹口诀·还丹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还丹口诀·还丹篇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放歌行·吾观天地图》 - - 孟云卿 - - 吾观天地图,世界亦可小。落落大海中,飘浮数洲岛。贤愚与蚁虱,一种同草草。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东山谒居士,了我生死道。目见难噬脐,心通可亲脑。轩皇竟磨灭,周孔亦衰老。永谢当时人,吾将宝非宝。...
  • 古诗《惜琼花·波流急》 - - 陈匪石 - - 波流急。鞭影直。早重阴暗阁,芳信犹隔。落梅风力余寒恻。人倚高楼,何处长笛。前游浑记得。甚杨花未雪,丝鬓先白。酒边忘却春风笔。秾李夭桃,都是愁色。
  • 古诗《再纪戚南塘语》 - - 郑孝胥 - - 臣官为创设,诸将所不顾。视之如缀疣,安从得展布。
  • 古诗《读书·童子区区攻一艺》 - - 曾几 - - 童子区区攻一艺,老生汲汲事三馀。偶然领会忘言处,只有渊明解读书。
  • 古诗《集句联·结交指松柏》 - - 待考 - - 结交指松柏;述作凌江山。
  • 古诗《桃·结实龙邱表》 - - 乾隆 - - 结实龙邱表,盘根度索傍。琼瑶酬厚贶,歌舞换新妆。耐可烘春艳,偏能销恨长。七枚留著核,痴煞汉家王。
  • 古诗《玉蝴蝶·万古秣陵江国》 - - 李纲 - - 万古秣陵江国,舣舟烟岸,千里云林。故垒高楼,凝望远水遥岑。景阳钟那闻旧响,玉树唱空有馀音。感春心。六朝遗事,萧索难寻。甘泉法从弟兄芝玉,顾我情深。契阔相思,岂知今日共登临。对尊俎休辞痛饮,伤志节须且高吟。柳摇金。断霞轻霭,残照西沈。...
  • 古诗《送郭文举河源教谕》 - - 林瀚 - - 袍笏荣沾圣主恩,绿槐成市送王孙。较多行李书千卷,何限离情酒一樽。帆挂薰风移潞渚,城临秋水抵河源。铎声振处天荒破,桃李花开春满门。
  • 古诗《蝶恋花·月词》 - - 黄裳 - - 忽破黄昏还太素。寒浸楼台,缥缈非烟雾。江上分明星汉路。金银闪闪神仙府。影卧清光随我舞。邂逅三人,只愿长相聚。今月亭亭曾照古。古人问月今何处。
  • 古诗《九鲤河宿水晶宫慨然有怀赋此见志》 - - 许令瑜 - - 笋舆侵晨出东郭,放散官衙踏丛薄。何岭当前高插天,危崖怪石参相错。蹩躠山腰度山顶,顶上芝田开百顷。宛在层城玄圃间,天工幻出人间景。破山裂壁亘玄流,巨灵凿出翻龙湫。倾峦回礴千堆雪,冻脱云根穿冷穴。水晶宫前夜半雷,蛟螭怒吼真奇绝。须叟旭日下扶桑,悬溜霏霏喷瑶光。琤琮千尺鲛...
  • 古诗《春侠杂词·朱提注酒酒如池》 - - 杨维桢 - - 朱提注酒酒如池,太白淋漓吃不辞。上楼更衣玉山倒,腰间带脱金犀毗。
  • 古诗《采莲曲·荷叶莲枝水面齐》 - - 沈明臣 - - 荷叶莲枝水面齐,采花归去夕阳低。绿芜一道分南北,犹有歌声绕大堤。
  • 古诗《洞仙歌·美人心迹》 - - 吴昌绶 - - 美人心迹,似卷中曾见。秋影帘旌渺征雁。料小坊幽院,翠掩红藏,空怅怨梦散南楼坠燕。羽陵投老去,绮思销磨,合为词仙苦分辨。箫谱懒重修,小幅乌丝,累几度研朱亲点。记一捻犹余粉痕香,让秋水新编染兰装线。...
  • 古诗《髯叟·甪里有髯叟》 - - 徐枋 - - 甪里有髯叟,幽栖称隐君。生平在然诺,缓急尝殷勤。千金重心期,一言比兰薰。余年踰弱冠,宾从常如云。结交多老苍,不如髯超群。俯仰十六年,所志高秋雯。索余一豪素,价抵双南金。斯人未易期,薄俗徒纷纭。...
  • 古诗《寿淮阴杨母·庭下王乔舄》 - - 毛奇龄 - - 庭下王乔舄,天边穆满车。愿持三尺钓,上母楚州鱼。
  • 古诗《白竹桥·向来过此日流金》 - - 程洵 - - 向来过此日流金,今日重来雪满林。轻弃箪瓢贪斗粟,区区奔走愧初心。
  • 古诗《东寄调·花梢红日满楼台》 - - 彭孙贻 - - 花梢红日满楼台,斗帐流苏睡不开。浪说多情狂宋玉,行云人只梦中来。
  • 古诗《赠蒋清华·凭将经历付闲谈》 - - 傅子馀 - - 凭将经历付闲谈,国事身谋岂所堪。曾见风云连峡外,未忘山水在江南。交游四海宁无遇,哀乐中年已饱参。我独多君能好古,相逢不饮亦醰醰。
  • 古诗《昼眠·酣酣枕上息吾形》 - - 强至 - - 酣酣枕上息吾形,日过南窗第几棂。 所得高眠容幕府,为无深责系朝廷。 苦遭浮蚁催来熟,忽被幽禽唤得醒。 却整葛巾寻晚酌,竹间呼客尽吾瓶。
  • 古诗《酌姨母崇德君寿酒》 - - 黄庭坚 - - 日月行当寿星纪,仙人初出阆风时。 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