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李廷梧的诗 > 壶公山·竹杖青鞋及晓晖原文及翻译赏析

壶公山·竹杖青鞋及晓晖

朝代:明代诗人:李廷梧时间:2023-04-08
竹杖青鞋及晓晖,岚光晴映薜萝衣。
山空幽鸟如相恋,天阔浮云不碍飞。
爱听松风心共远,扫残苔石坐忘归。
相逢莫尽浮生话,恐落禅家第二机。

诗人李廷梧资料

壶公山·竹杖青鞋及晓晖作者李廷梧

字仲阳莆田人弘治间为桐乡令 查看详情>>

李廷梧古诗词作品: 《壶公山·竹杖青鞋及晓晖》 《送人休致·漫将春浪浣尘衣》 《题凤鸣寺·凤鸟何时此地鸣

壶公山·竹杖青鞋及晓晖原文及翻译赏析

壶公山·竹杖青鞋及晓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喜晤蔡听香于其归里并讯徐冶伯丈》 - - 江湜 - - 老诗人健在,烦为问兴居。已抱曾孙不,曾编续集欤。乱来耆旧少,世上事功虚。怜我尘中老,馀生废读书。
  • 古诗《秋风第一枝·仲秋夜月下的桂华》 - - 添雪斋 - - 把秋心溶骨青些。碾玉而生,汲月之华。风露遗香,风姿落霰,风影流砂。如吹雪如萤坠也。杳然空此世谁家?缘灭谁嗟?明日归来,便隔天涯。
  • 古诗《江行野宿寄大光》 - - 陈与义 - - 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发长。万里回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平生正出元子下,此去还经思旷傍。投老相逢难衮衮,共恢诗律撼潇湘。
  • 古诗《汴渠·隋帝荒宴游》 - - 石介 - - 隋帝荒宴游,厚地刳为沟。万舸东南行,四海困横流。义旗举晋阳,锦帆入扬州。扬州竟不返,京邑为墟丘。吁哉汴渠水,至今病不瘳。世言汴水利,我为汴水忧。利害吾岂知,吾试言其由。汴水浚且长,汴流湍且遒。千里泄地气,万世劳人谋。舳橹相属进,馈运曾无休。一人奉口腹,百姓竭膏油。民力输公...
  • 古诗《苍梧初发·苍梧北望尽蛮荒》 - - 黄佐 - - 苍梧北望尽蛮荒,云黑山青烟雾黄。旌旆行随日隐见,蒙冲坐觉天低昂。鼋鼍乘雨出岩穴,翡翠挟春鸣桄榔。旅怀历乱不可尽,芳草萋萋弥岸长。
  • 古诗《腊月十日奉迎大驾纪事》 - - 黄佐 - - 铙歌鼙鼓尽天声,亭旆金缯载道迎。上将独乘千里骏,义儿多领四家兵。车悬虎豹知蒐狝,架叠鲸鲵报武成。从此鼎彝书镇国,汉文徒幸亚夫营。
  • 古诗《汉武·汉武高台切绛河》 - - 刘筠 - -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 古诗《少年行·斗鸡金作距》 - - 李时行 - - 斗鸡金作距,戏马玉为鞭。薄暮谁家宿,青楼大道边。
  • 古诗《列仙峰·笑闯黄冠高切云》 - - 陈岩 - - 笑闯黄冠高切云,前携后掖互相亲。我来历历披云看,试问肩随是几人。
  • 古诗《玢碧梁·西弇石渐顽》 - - 王世贞 - - 西弇石渐顽,此梁独玢碧。近取修竹荫,远借高天色。
  • 古诗《赠蓼庵上人·曲径通禅室》 - - 顾禧 - - 曲径通禅室,藜床独著书。玄心栖物外,高论接皇初。雨过苔退淡,窗虚梅影疏。年年愁作客,为尔一停车。
  • 古诗《越来溪·每踏扁舟过越来》 - - 虞堪 - - 每踏扁舟过越来,青山何处复登台。野花荆棘多迷恨,空逐寒沙白鸟回。
  • 古诗《戏徐观空·学诗如学禅》 - - 张汝勤 - - 学诗如学禅,所贵在观妙。肺肝剧雕镂,乃自凿其窍。冥心游象外,何物可供眺。空山散云雾,仰避日初照。旷观宇宙间,璀璨同晖曜。但以此理参,而自足诗料。持以问观空,无言但一笑。...
  • 古诗《赠无树上人·弥天江路迥》 - - 李之世 - - 弥天江路迥,一锡向南飞。幻影原无住,逢山可当归。行随湘浦雁,身老粤中薇。相遇溪堂上,香云满衲衣。
  • 古诗《睡起·睡起即尊前》 - - 王彦泓 - - 睡起即尊前,前墀霁魄圆。晚花疏更好,秋鸟静堪怜。风露当歌落,星河向酒悬。宿酲犹未解,于此复陶然。
  • 古诗《应州·灅南宫阙尽》 - - 顾炎武 - - 灅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法象三千界,华戎五百年。空幡摇夜月,孤磬落秋烟。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 古诗《除夕呈二兄》 - - 于慎行 - - 乡闾风土弟兄居,冉冉年光岁又除。胜里金花聊共赏,尊中柏叶肯教虚。居邻碧海三山路,交绝长安七贵书。犹有谢家辞翰在,春山游眺许谁如。
  • 古诗《浪淘沙·花谢水潺潺》 - - 刘鹏年 - - 花谢水潺潺。好景阑珊。一番微雨作轻寒。可意人儿何处去,谁与为欢。弹泪倚雕阑。万水千山。河清人寿本来难。恨不双双天上住,却堕人间。
  • 古诗《虞美人影·玉妃唤月蓬莱浅》 - - 朱祖谋 - - 玉妃唤月蓬莱浅。铅水银河一片。梦里凭阑人换。恩尽宫罗扇。妆楼残照西风满。的的看花心眼。香在红衣南岸。天近微波远。
  • 古诗《次韵林初心先辈》 - - 吴则礼 - - 倦客无人问,逢人只自嗟。 孤舟在江汉,老梦绕京华。 听雨閒扉掩,看云短帻斜。 固穷吾已定,莫向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