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刘青震的诗 > 蒋家渡晚眺·浮云淡淡晚天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蒋家渡晚眺·浮云淡淡晚天晴

朝代:清代诗人:刘青震时间:2023-04-07
浮云淡淡晚天晴,远水孤帆混太清。
落日渔樵喧渡口,隔堤烟火出柴荆。
平原趺坐侵秋草,驴背吟诗入暮城。
却羡老僧无世事,禅关深锁一钟鸣。

诗人刘青震资料

蒋家渡晚眺·浮云淡淡晚天晴作者刘青震

介绍:清河南襄城人,字啸云,号方来。刘宗泗兄子。康熙四十四年举人,授内阁中书,改知县。放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有《葵园诗草》。卒年三十四。清河南襄城人,字啸云,号方来。刘宗泗兄子..... 查看详情>>

刘青震古诗词作品: 《蒋家渡晚眺·浮云淡淡晚天晴

蒋家渡晚眺·浮云淡淡晚天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蒋家渡晚眺·浮云淡淡晚天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纳凉拟王右丞维五言古体》 - - 厉鹗 - - 茅堂对谷口,云萝成四邻。淙流下石潭,激转如车轮。回风正坠雨,凄然洒衣巾。夤缘过幽涧,蒲偃波邻粼。蝉声忽移树,云影如有人。不知出山去,为谁濯炎尘。
  • 古诗《三学士·袭》 - - 吾邱瑞 - - 袭:仗剑辕门陪戟楯。何当鈇钺颛征。戎衣一着饮寒冰看。捷布三飞煦暖春合前末。
  • 古诗《松陵有旧家子卖笑以养亲孙子悯其志为成四诗》 - - 孙原湘 - - 酒龙喝月笑如雷,赢得桃花上玉腮。生小颂椒吟絮手,红酥浑未惯行杯。
  • 古诗《黄鹤楼·楚江山色淡如秋》 - - 姚佳 - - 楚江山色淡如秋,亹亹风光到此楼。笛里梅花何处落,云中仙鹤不知愁。沧桑倒影空轮转,锦瑟年华只浪游。自古英雄多少恨,凭栏唯看水东流。
  • 古诗《句·雨不湿行径》 - - 薛绍彭 - - 雨不湿行径,云犹依故山。
  • 古诗《碙洲吊古·海门鲸浪吸碙洲》 - - 吴国伦 - - 海门鲸浪吸碙洲,诸将当年扈跸游。赤岸至今迷御辇,苍梧何处望珠丘。行朝草树三千舍,故国腥臊百二州。争死厓山无寸补,独余肝胆壮东流。
  • 古诗《论诗次铁庐韵》 - - 丘逢甲 - - 芭蕉雪里供摹写,绝妙能诗王右丞。米雨欧风作吟料,岂同隆古事无徵。
  • 古诗《浣溪沙·惆怅临歧酒一杯》 - - 陈方恪 - - 惆怅临歧酒一杯。悄风黄叶共徘徊。青灯低映绣帘开。故国寒砧传晚信,锦衾瑶瑟动清哀。三更残月渡秦淮。
  • 古诗《游鸣山·杏花舞径乱红雨》 - - 林芘 - - 杏花舞径乱红雨,麦浪涨空摇翠烟。十里清风寻小寺,快船如马水如天。
  • 古诗《大雄寺陈朝桧》 - - 葛立方 - - 老桧盘拿古殿春,空庭坐阅几朝曛。根株横裂可寻蚁,枝叶倒垂犹拂云。求福端同木居士,出灵那效柳将军。黄奴已毙韩擒虎,独有兹材贷斧斤。
  • 古诗《河上有怀二绝句》 - - 陈廷敬 - - 思君比海水,海水镇常好。不似与君离,生年日易老。
  • 古诗《秋夜梦游一寺得醒来失记第五六句因补成之》 - - 李孙宸 - - 一入空门静,泠然出世情。山猫眠暖日,野犬吠秋声。败衲将云补,疏钟杂涧鸣。欲儗庞居士,悠悠老未成。
  • 古诗《东事近感·消息惊心入雉门》 - - 胡雪抱 - - 消息惊心入雉门,方前沿革怕深论。已胜素服为郊哭,曾奉黄麻说帝恩。唇齿亲情焉不切,皮毛国体且难存。汉江犹有痴儿女,痛爇残香冀返魂。
  • 古诗《孤山隐居书壁》 - - 林逋 - - 山水未深猿鸟少,此生犹拟别移居。直过天竺溪流上,独树为桥小结庐。
  • 古诗《客中至日翻辏杜甫小至诗遣兴》 - - 毛奇龄 - - 至日将添线,中冬且放杯。山云时覆岸,葭琯又吹灰。柳弱春相刺,天寒腊欲催。六阳生意动,不待异乡来。
  • 古诗《蝶恋花·草瘁山昏怜野烧》 - - 黄咏雩 - - 草瘁山昏怜野烧。便说登高,谁与同歌啸。秋色秋花浑瘦了。阿侬却被秋花笑。颤叶惊鸦寒正峭。故国西风,匹马看残照。九点齐州烟缥渺。眼中天下吾犹小。
  • 古诗《牵牛花·雨中摧抑更凄清》 - - 陈曾寿 - - 雨中摧抑更凄清,拥髻愁姿倍有情。黛色脂光看不定,最宜侵晓未分明。
  • 古诗《新江行寿张宪亨泉》 - - 吴泳 - - 君不见尧时伯禹作司空,应龙尾画江道通。又不见秦时李冰作太守,犀牛厌胜水晶走。蜀江开凿四万八千载,二后英灵俨如在。虽然陵谷有变迁,不响东流不曾改。西岷山,南溷崖,神营化造如划开。蜀人好怪漫弗省,龙岂能智犀岂能禳菑。年来江塞崖据险,水束三川激如箭。阳侯吸哦佛不灵,黑砺磨牙...
  • 古诗《枕上述梦》 - - 陆游 - -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
  • 古诗《代宛转歌二首》 - - 刘方平 - - 星参差,明月二八灯五枝。黄鹤瑶琴将别去, 芙蓉羽帐惜空垂。歌宛转,宛转恨无穷。愿为潮与浪, 俱起碧流中。 晓将近,黄姑织女银河尽。九华锦衾无复情, 千金宝镜谁能引。歌宛转,宛转伤别离。愿作杨与柳, 同向玉窗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