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李遂的诗 > 苦寒和李七木韵·悲风兼日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苦寒和李七木韵·悲风兼日夜

朝代:明代诗人:李遂时间:2023-04-07
悲风兼日夜,落木战繁声。
午爨看无色,宵筹咽不鸣。
冰条依霤注,炭结趁炉生。
犹有寒机泪,凄凄忆践更。

诗人李遂资料

苦寒和李七木韵作者李遂

字嗣良武进士官漕运都司 查看详情>>

李遂古诗词作品: 《苦寒和李七木韵》 《题满扶翼芳园和叶六桐明府韵

苦寒和李七木韵·悲风兼日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苦寒和李七木韵·悲风兼日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赠黄山人·面颊照人元自赤》 - - 苏轼 - - 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倦游不拟谈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须。绝学已生真定慧,说禅长笑老浮屠。东坡若肯三年住,亲与先生看药炉。
  • 古诗《岁暮咏怀兼呈唐明府巫太学诸君》 - - 佘翔 - - 垂老长为客,淹留愧此身。如何生白室,偏爱草玄人。腊酒倾三雅,春盘荐五辛。故乡千里外,儿女梦中亲。
  • 古诗《述怀寄弟·曩者一分散》 - - 梁兰 - - 曩者一分散,奔走恐弗全。凿坏既匪愚,踰垣谅亦贤。岂无内顾忧,万事如弃捐。樊笼能苟脱,尺素焉可传。思亲终夜起,忆弟看云眠。岁月若易迈,肝肠徒自煎。穷途赖知己,感激能相怜。天寒制衾裯,日暮留杯棬。分题刻明烛,看剑对长筵。醉来幸自遣,醒后还复然。去秋始得书,季冬乃言旋。归途杂雨...
  • 古诗《大悲院礼忏·波光无点尘》 - - 吴雯 - - 波光无点尘,一舫是通津。遥辨风幡影,同参初地人。天花晴更落,枯木老能春。忏罪安心后,都捐妄与真。
  • 古诗《独泛·大海光浮结蜃台》 - - 何吾驺 - - 大海光浮结蜃台,去来江上漫衔杯。隔江吴楚烟中尽,没个游人望眼开。
  • 古诗《狼岭樵歌·生平踪迹》 - - 饶忠学 - - 生平踪迹□□□,□□□□□□□。半局残棋惊日午,一番清□□□□。□□□□□□脚,明月随声入担头。归到□□□□□,□□□□□王侯。
  • 古诗《寄卢中甫·霜风猎猎动旌旄》 - - 许景衡 - - 霜风猎猎动旌旄,月落天低锦帐高。旋放洮河三尺水,洗磨十万血腥刀。
  • 古诗《贾岛墓·一第人皆得》 - - 李洞 - - 一第人皆得,先生岂不销。位卑终蜀士,诗绝占唐朝。旅葬新坟小,魂归故国遥。我来因奠洒,立石用为标。
  • 古诗《百字令·赠胡秀才》 - - 李道纯 - - 亘初一点,莹如如无相无形无质。不荡不摇常正定,直是断踪绝迹。变化无方,显微无间,妙理应难测。为伊言破,屏除缘虑尘识。放教方寸虚澄,里头宁贴,方见真端的。三五混融心月皎,照破本元来历。烁烁圆明,如如不动,运化无休息。静中拈出,蟾光烁破无极。...
  • 古诗《文三启美次余除夕元旦诗韵见寄叠韵奉荅兼简文起状元》 - - 钱谦益 - - 奇石名花错盎盆,清言竟日寡寒温。停云家世红栏里,邀笛风流白下门。芳草閒庭新度曲,桐华小院别开尊。廿年游迹如前梦,每向空斋屈指论。
  • 古诗《郡楼晚坐同陈掾》 - - 刘攽 - - 云来湖外雨,楼倚树梢风。不惜清凉意,持将与子同。
  • 古诗《宣谕·使星光出太微庭》 - - 王庭圭 - - 使星光出太微庭,马上风云日下生。斧钺疑从霄汉落,丝纶如被衮衣荣。欢迎道路初颁诏,威詟奸雄不动声。谁识张纲最年少,耆儒空愧旧知名。
  • 古诗《题薛赓笙夫妇合欢小影》 - - 祝廷华 - - 梧桐庭院夜沈沈,綵袖轻寒罢绣针。夫婿晚餐歌醉饱,未应閒散听秋砧。
  • 古诗《题破石铺·往返数百里》 - - 李吕 - - 往返数百里,上下几重山。仆仆利名客,不知行路难。
  • 古诗《满江红·岳后湘灵》 - - 吴潜 - - 岳后湘灵,曾孕个擎天人物。临古岘纶巾羽扇,笑驱胡羯。护塞十年高叔子,出师一表侪诸葛。有孤忠分付与佳儿,真衣钵。 刘家骥,驰空阔。薛家凤,飞横绝。比君家兄弟,可能豪杰。草木声名如电扫,毡裘心胆闻风折。待安排江汉一篇诗,归来说。 ...
  • 古诗《晚望·独上荒亭数过帆》 - - 张栻 - - 独上荒亭数过帆,横林疎处见苍湾。 固知不入豪华眼,送与凫鸥自在看。
  • 古诗《离括日子安汤卿子贯同宿天宁》 - - 方岳 - - 数月苍州住,山犹有故情, 雨如知去日,诗亦了行程。 官柳因寒损,僧茶带雪清。 怕无书信便,一夜语连明。
  • 古诗《浴罢·浴罢振轻袂》 - - 道源法师 - - 浴罢振轻袂,漱齿汲石井。 木落岁已秋,山深夜逾静。 细咏余幽响,清心寄真境。 松门凉月阴,挂杖一僧影。
  • 古诗《送人游江南》 - - 杜荀鹤 - -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能禁几度别,即到白头时。 晚岫无云蔽,春帆有燕随。男儿两行泪,不欲等闲垂。
  • 古诗《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 - 雍陶 - -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