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张滉的诗 > 留题澹岩·天然一穴透融光原文及翻译赏析

留题澹岩·天然一穴透融光

朝代:宋代诗人:张滉时间:2023-04-05
天然一穴透融光,广阔能容万顷篁。
翻念尘寰苦炎热,人人付与一襟凉。

诗人张滉资料

留题澹岩·天然一穴透融光作者张滉

张滉,字昭远,绵竹(今属四川)人。浚兄。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为宣抚处置使司书写机密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七)。七年,赐进士出身,除知镇江府,为周秘所论,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 查看详情>>

张滉古诗词作品: 《留题澹岩·偷闲切欲访岩扃》 《留题澹岩·天然一穴透融光

留题澹岩·天然一穴透融光原文及翻译赏析

留题澹岩·天然一穴透融光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临江仙·桃花鱼》 - - 张充和 - -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描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
  • 古诗《乌夜啼·南浦依然柳色》 - - 沈宜修 - - 南浦依然柳色,西园犹剩莺声。无聊独向阑干倚,徙倚送云行。树影长留夕照,镜花不似春情。断肠时候难重省,忽■暗愁生。
  • 古诗《台南竹枝词·击掌传呼叠叠催》 - - 连横 - - 击掌传呼叠叠催,鱼腥鸡脔进前来。军中御用葡萄酒,一盏亲斟说看杯。
  • 古诗《养伤又附小诗一束选一》 - - 单人耘 - - 画赏无风处,诗成不语时。阳光真可爱,就地写浓枝。
  • 古诗《书怀·要令多病也身轻》 - - 赵蕃 - - 要令多病也身轻,安得晨风永昼清。瑟瑟泉流沿涧响,疏疏松吹转空鸣。生平旧隐藓踪合,老至危途蓬鬓生。松柏后雕闻古语,若何秋菊敢齐名。
  • 古诗《过临颍·颍水趋淮日夜流》 - - 罗钦顺 - - 颍水趋淮日夜流,几经名县又名州。悬知润及都蒙福,远近无烦子细求。
  • 古诗《南歌子·谯园作》 - - 晁补之 - - 霜细犹欺柳,风柔已弄梅。东园捶鼓赏新醅。唤取舞周歌沈探春回。妙舞堪千盏,长歌可百杯。笑人将恨上春台。劝我十分一举两眉开。
  • 古诗《食苦笋并序·吾家苦竹林》 - - 杜关 - - 吾家苦竹林,森森覆茆屋。春馀茁新笋,清香满幽谷。生食颇甘脆,熟食更浓郁。其味美于回,冠盖东西蜀。无怪黄涪翁,贪饕恣所欲。京华二十载,饥驱五斗粟。年年三月暮,梦绕家山麓。屡思张翰莼,亦羡灵均菊。每病文园渴,空嚼屠门肉。国变还成都,群狐悲满目。井里丛荆榛,欲归恐不复。怅望流杯...
  • 古诗《浣溪沙·静想离愁暗泪零》 - - 孙光宪 - - 静想离愁暗泪零,欲栖云雨计难成,少年多是薄情人。万种保持图永远,一般模样负神明,到头何处问平生。
  • 古诗《过臻阇黎·髯龙远舍立疏疏》 - - 孙觌 - - 髯龙远舍立疏疏,白甲苍皮十抱馀。当日青青折钗股,如今老结已传车。
  • 古诗《戏谢漕食豆粥》 - - 李复 - - 石泉清甘出山麓,瓦釜贮泉烹豆粥。太行苦雾朝塞门,相与持杯煖寒腹。集仙学士著绣衣,瑞节前驱光照玉。入境风生三十州,高廪临边溢红粟。公台深静兵卫严,部吏趋承冠履肃。剪毛胡羊小耳肥,列瓮酿香浮蚁绿。尽嫌豪侈彻丰俎,坐刻黳煤温冻足。拥炉招客学僧禅,争听敲鱼醒睡目。太师论诗歌...
  • 古诗《次韵朱通判寄示盘龙山观瀑诗》 - - 项安世 - - 百尺山头下玉龙,吾人到此得参同。河来积石昆崙顶,日出蓬莱碧海东。直自阴阳随处有,强分泉火本来空。君看击石还呵砚,燥湿先生一性中。
  • 古诗《来罗·步出西昌门》 - - 王世贞 - - 步出西昌门,行经少年道。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 古诗《隋堤步月·隋苑繁华半已非》 - - 崔岱齐 - - 隋苑繁华半已非,隋堤烟月自清晖。紫箫团扇曾同照,锦缆牙樯何处归。水浸一天星影动,风摇两岸荻花肥。堪怜廿四桥边柳,惟有惊乌向夜飞。
  • 古诗《赠严敬夫·与君相隔大江波》 - - 戴梓 - - 与君相隔大江波,望里金焦屹翠螺。何事征裘轻故国,却来边塞共悲歌。一尊叙旧情胶漆,三径言荒愧薜萝。几度问归归未得,空劳清梦忆烟蓑。
  • 古诗《误市俚言·转绿回黄眼倦抬》 - - 黄人 - - 转绿回黄眼倦抬,扫除积习愧无才。泉明偶有闲情赋,不向无衣国里来。
  • 古诗《有调·娟娟月影照沉吟》 - - 聂绀弩 - - 娟娟月影照沉吟,似有惊鸿此夜临。独卧香江几冬至,偶因幽梦一春深。家书一纸藏姣屋,院本千张聘女金。底事至今犹未娶,文君不遇不琴心。
  • 古诗《文章经济之堂》 - - 陈子升 - - 迥异凌云构,惟衔昔日恩。文章与经济,何以副王言。
  • 古诗《春日幽居·碧沙承水漾娇春》 - - 胡寅 - - 碧沙承水漾娇春,弱柳萦烟作浅颦。 正好追寻沂上侣,未须攀赠灞桥人。
  • 古诗《九里松·开元刺史擅清风》 - - 董嗣杲 - - 开元刺史擅清风,九日亲栽夹道松。 屋顶自生涛浪势,根头谁觅茯苓踪。 行春桥掩云千态,一字门封翠几重。 人讶金填吴说笔,不知此笔遇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