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张朴的诗 > 木笔花·亭亭花一树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笔花·亭亭花一树

朝代:宋代诗人:张朴时间:2023-04-05
亭亭花一树,乍发小墙东。
碧管描春色,丹锋点化工。
凝窗时染翰,弄影日书空。
莫问龙蛇事,临池兴不穷。

诗人张朴资料

木笔花·亭亭花一树作者张朴

介绍:宋饶州德兴人,字见素。张根弟。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耀、淄、宿三州教授、太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光禄、太常少卿。擢侍御史,因郑居中去位,乃言朋党分政非朝廷福,于是宇文黄中..... 查看详情>>

张朴古诗词作品: 《东岭旋憩亭·祖道东关外》 《木笔花·亭亭花一树

木笔花·亭亭花一树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笔花·亭亭花一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刀·出匣一条水》 - - 袁枚 - - 出匣一条水,寒光射眼来。非关报仇事,生就杀人才。斜月当空冷,秋莲带雪开。他年用君处,含笑请君猜。
  • 古诗《闻西邻出直而归家》 - - 李穑 - - 儤直宫中苦夜长,欲将忠义彻苍苍。归来又出禦冬策,头上光阴飞鸟忙。郡邑彫零熢燧遍,国家闲暇纪纲张。政当努力供王事,应笑邻翁独退藏。
  • 古诗《偶兴·一帘明月裁诗夜》 - - 黄文仪 - - 一帘明月裁诗夜,半榻清风独坐时。搁笔静观浮世事,黄粱梦觉饭犹炊。
  • 古诗《论语绝句·看来桀溺与长沮》 - - 张九成 - - 看来桀溺与长沮,固是其言太阔疏。若论耰锄全不顾,这般风味亦难如。
  • 古诗《孙村·村绕河流一曲》 - - 查慎行 - - 村绕河流一曲,路分湖面三叉。青蜓雨催麦秀,黄雀风开枣花。芦边桥影人影,林外渔家酒家。渐近南中土俗,居人多食虾蟆。
  • 古诗《顶山·路转青枫径》 - - 卢大雅 - - 路转青枫径,泉通古石桥。规模灵隐小,景像上方遥。书壁藤牵袂,寻源草没镳。每怀登览日,东海暮生潮。
  • 古诗《夫人閤春帖子》 - - 苏颂 - - 君王崇俭化邦家,禁掖承恩绝泰奢。只拟讨寻钩盾籍,何曾雕刻上林花。
  • 古诗《晚秋登镇镜山》 - - 覃宏泽 - - 阑若出高岭,凭栏秋气深。野田横落日,木叶下清砧。低峡寒空暮,平湖雁影沉。啸歌何处响,萧飒感微吟。
  • 古诗《更漏子·月如冰》 - - 史承谦 - - 月如冰,衾似铁,忽近上元飞雪。挑菜缓,踏灯难,春来重叠寒。爱调筝,频绾髻,莫便重门深闭。罗袖薄,夜窗虚,黄昏有约无?
  • 古诗《声声慢·编篱簇树》 - - 张祥河 - -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 古诗《秦淮杂咏·板桥何处媚香楼》 - - 何栻 - - 板桥何处媚香楼,零落桃花扇底秋。月落更无圆缺相,水流不尽古今愁。双鸾学舞羞明镜,五马思归典敝裘。寄语乌衣诸弟子,漫随梁燕踏帘钩。
  • 古诗《沮上遇雨口号》 - - 区怀瑞 - - 沮上稠云懒不飞,随风化作雨工衣。汉阴抱瓮休相笑,紫盖峰头叱驭归。
  • 古诗《念奴娇·画堂宴阕》 - - 蔡伸 - - 画堂宴阕,望重帘不卷,轻哑朱户。悄悄回廊,惊渐闻蟋蟀凌波微步。酒力融春,香风暗度,携手偎金缕。低低笑问,睡得真个稳否。因念隔阔经年,除非魂梦里,有时相遇。天意怜人心在了,岂信关山遐阻。晓色朦胧,柔情眷恋,后约叮咛语。休教肠断,楚台朝暮云雨。...
  • 古诗《中秋雨·中秋有月不可逢》 - - 廖大圭 - - 中秋有月不可逢,杖藜起踏台前松。天公一收玉兔去,广寒尽遣玄云封。归来闭閤风雨集,忆昔登楼宾客从。百年人事半忧乐,过眼阴晴知几重。
  • 古诗《正月初一酬盘隐陆别驾再雪得封字初三夜醮遇风得泾字》 - - 释居简 - - 前回滴未融,密洒又重重。半刺庆三白,载歌赓四封。猎围寻迹去,吟思为谁供。沉想山阴夜,来如去兴浓。
  • 古诗《顽极·计较思量未发机》 - - 释居简 - - 计较思量未发机,风尘草动百般疑。四棱塌地羞前事,烂了虚空也听伊。
  • 古诗《菖蒲涧·寸根九节结孤芳》 - - 李纲 - - 寸根九节结孤芳,青剑凌波日日长。幸有仙方辨真赝,医师休更进菖阳。
  • 古诗《白首·白首归来老故园》 - - 陆游 - - 白首归来老故园,索居情味更堪论! 关河悠邈梦魂到,亲旧凋零书札存。 身病自怜诗思退,家贫客笑酒醅浑。 昏昏只欲投床睡,儿劝孙扶强出门。
  • 古诗《送蜀客游维扬》 - - 杜荀鹤 - -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 古诗《闲咏·步月怜清景》 - - 白居易 - - 步月怜清景,眠松爱绿阴。早年诗思苦,晚岁道情深。 夜学禅多坐,秋牵兴暂吟。悠然两事外,无处更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