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史鉴宗的诗 > 南乡子·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乡子·江南

朝代:明代诗人:史鉴宗时间:2023-04-08
江雨江云。
山川不减帝乡春。
试望广陵南下路。
瓜步。
数点金焦扬子渡。

诗人史鉴宗资料

南乡子·江南作者史鉴宗

史鉴宗,明末清初江南金坛人,字远公。顺治八年举人,官教授。性灵敏,多艺能。工金碧山水,能书,善弈,工诗词。有《青堂词》。 查看详情>>

史鉴宗古诗词作品: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 《少年游·玉骢金勒紫丝鞭》 《卜算子·少妇不知愁》 《卜算子·少妇不知愁》 《少年游·玉骢金勒紫丝鞭》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 《鹧鸪天·咏鹧鸪》 《潇湘神·潇水清,湘水清》 《南乡子·江南》 《南乡子·风月吴侬

南乡子·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乡子·江南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立春日集秋岳斋中和素庵阁老韵》 - - 龚鼎孳 - - 乾坤双鬓对风烟,云物初迎朔吹前。生菜玉盘还隔岁,早花绛烛已明年。鸿蜚万井郊圻改,鲸跃千江羽檄传。不信客愁春较逼,长楸衣马竞秦川。
  • 古诗《寒梅·严霜瘁群木》 - - 周巽 - - 严霜瘁群木,生意存孤根。石泉冰已合,雪谷花初繁。滕巽迎瑞气,山泽归英魂。相看折冻萼,微笑酣朝暾。蔼然见颜色,倾倒花前尊。
  • 古诗《灯屏词·换徵移宫乐句多》 - - 钱谦益 - - 换徵移宫乐句多,玉箫风急渡银河。星娥月姊惊相诘,天上何人窃九歌。
  • 古诗《亲旧有问山中事者示之以诗》 - - 李弥大 - - 试与问秦汉,人家总不知。餐霞云窦冷,卧月石床攲。流水天常洗,桃花春自迟。年年深洞里,闲着一枰棋。
  • 古诗《题冒辟疆姬人圆玉女罗画》 - - 王士禛 - - 堂堂策策百千头,荇叶菱花满碧流。彷佛吴兴骑马处,江南风色白蘋洲。
  • 古诗《酬陆义山中翰》 - - 释今无 - - 机云声价动词坛,数载长怀北斗看。路入岭头游兴阔,花寻江岸寺门寒。才分粉署诗尤丽,望在卿云道自安。丰采照人秋月近,海鸥从此欲飞难。
  • 古诗《送同年江右朱遂初宪副固原》 - - 吴伟业 - - 清秋柳陌响朱轮,帐下班声到近臣。万里河源通大夏,七盘山势控新秦。北庭将在黄骢老,西海僧来白象驯。最喜安边真节使,君恩深处少风尘。
  • 古诗《诗·亮无风云会》 - - 何劭 - - 亮无风云会。安能袭尘轨。
  • 古诗《古风·松柏本孤直》 - - 李白 - -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 古诗《忆邝秘书·洁身曾比向阳翘》 - - 陈子升 - - 洁身曾比向阳翘,秘阁终存桂树招。鹦鹉赋成人欲杀,鹔鹴裘典令空朝。彩毫飞檄边霜起,玉貌围城薤露消。泪落丹台寻故宅,仙羊无迹雨潇潇。
  • 古诗《有悼·优昙钵里现芳华》 - - 孙原湘 - - 优昙钵里现芳华,秀在丰神慧齿牙。吟雪尚留新起草,清霜偏折未开花。认来小影烟如玉,归去秋魂月是家。身到银河休怅恨,依然完得一匏瓜。
  • 古诗《越台新柳·垂柳炎州自昔稀》 - - 屈大均 - - 垂柳炎州自昔稀,几家新种未成围。江南江北无人处,黄鸟枝间正乱飞。
  • 古诗《冬夕·南天元气合》 - - 王夫之 - - 南天元气合,始夜素烟围。薄霭孤星出,林风几叶飞。古今销永夕,书卷掩空扉。此夕关河迥,残镫一影微。
  • 古诗《荫千赵生游庠志喜》 - - 缪思勃 - - 曾携书卷到茅堂,春韭秋菘共饱尝。昨夜灯花先有信,令人还忆旧青箱。
  • 古诗《蝉·貂尾同文彩》 - - 钱谦益 - - 貂尾同文彩,緌冠用羽仪。涂泥羞末品,鸣噪竞高枝。聒耳荧丝竹,如簧乱鼓吹。何须诮瘖哑,饶舌正堪嗤。
  • 古诗《棣华堂·兄弟埙篪人所推》 - - 李纲 - - 兄弟埙篪人所推,棣华堂里远相思。艰难世路风霜急,正是鹡鸰原上时。
  • 古诗《向日葵 -纪念梵高》 - - 骆一禾 - - 雨后的葵花,静观的葵花。喷薄的花瓣在雨里一寸心口藏在四滴水下静观的葵花看梵高死去葵花,本是他遗失的耳朵他的头堵在葵花花园,在太阳正中在光线垂直的土上,梵高你也是一片葵花葵花,新雨如初。梵高流着他金黄的火苗金黄的血,也是梵高的血两手插入葵花的四野,梵高在地上流血就象...
  • 古诗《偶赋·青蓝涂抹作生涯》 - - 田遨 - - 青蓝涂抹作生涯,唱本偷来属妾家。欲扮女皇终不似,只应常扮赛金花。
  • 古诗《风沙·清野风水觉更长》 - - 陈杰 - - 清野风水觉更长,谪仙此日尚能狂。 一株残柳专春事,两箔颓篱共夕阳。 过鷁去空江浪白,归鸿没尽塞云黄。 酒醒何处吹羌笛,示省吴儿有石肠。
  • 古诗《白凫行》 - - 杜甫 - -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