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张起岩的诗 > 送朱真一·鹤驭翩翩渺莫攀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朱真一·鹤驭翩翩渺莫攀

朝代:元代诗人:张起岩时间:2023-04-05
鹤驭翩翩渺莫攀,浩然清兴满西山。
摩挲铁柱观浮世,整顿丹函说大还。
石壁风清瑶草秀,洞天春尽玉笙寒。
扁舟傥遂游仙约,握手岩扉一解颜。

诗人张起岩资料

送朱真一·鹤驭翩翩渺莫攀作者张起岩

生卒:1285-1353。介绍:元济南人,字梦臣,号华峰。博学能文,尤工篆隶。初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一度摄县事,听断明允。仁宗延祐二年进士第一,除同知登州事。改集贤修撰,历国子监丞、监..... 查看详情>>

张起岩古诗词作品: 《潍县八景·南溪垂钓》 《题金台集·爱君谈辩似悬河》 《潍县八景·西山晴雪》 《题金台集·百尺高楼易水东》 《题杨宣慰云南颂后》 《潍县八景·东园早春》 《题金台集·玉带难围老病身》 《题金台集·崇天门下听胪传》 《游金牛山·余生爱林壑》 《送朱真一·鹤驭翩翩渺莫攀

送朱真一·鹤驭翩翩渺莫攀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朱真一·鹤驭翩翩渺莫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骢马·金络青骢白玉鞍》 - - 万楚 - -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 古诗《谢荆州太守·荆州太守紫微仙》 - - 李之仪 - - 荆州太守紫微仙,远寄渔翁白玉泉。长钓久垂鱼未食,为君一醉卧长川。
  • 古诗《咏蓻圃·苏文忠公像》 - - 吴绮 - - 金莲影里唤奇才,瘴海颠连老始回。笑我也同鱼鸟性,忆君曾上爱山台。
  • 古诗《竹莲双瑞图为陆大夫赋》 - - 区大相 - - 闻道桐川长,红蕖并蒂垂。一茎初出水,双影共临漪。伴着文鸳浦,齐开绿玉池。华峰何足瑞,玄圃未称奇。若非地气异,终为雨露私。
  • 古诗《望家书·自离慈母膝》 - - 李媞 - - 自离慈母膝,镜里鬓何如。难缩千程水,惟凭尺素书。苦无双鲤至,倏又产年馀。况是前番札,曾云病未除。
  • 古诗《杨化州清节卷》 - - 朱诚泳 - - 佐政三州蔼颂声,茧丝保障极经营。跳梁小丑空为乱,安堵居民总不惊。囊里肯携包拯砚,胸中元有仲淹兵。关西家世传来久,清白端能裕后生。
  • 古诗《花事·立春踰十日》 - - 张侃 - - 立春踰十日,犹未见芳菲。云叶垂垂满,檐丝缓缓飞。池鱼寒未上,林雁暖方归。因静无思虑,由人论瘠肥。
  • 古诗《同赋·疏雨青灯暗》 - - 陈廷敬 - - 疏雨青灯暗,微风白葛凉。地非金谷丽,人是竹林狂。车骑閒韦曲,星辰隐建章。君王重词赋,或恐动煇光。
  • 古诗《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 - - 范成大 - - 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百叠海山乡梦熟,三年江路旅愁生。松楸永寄孤穷泪,泉石终收漫浪身。好住邻翁各安健,归来相访说情真。
  • 古诗《有怀聂尉·不是无知己》 - - 白玉蟾 - - 不是无知己,相忘独有君。孤襟开皓月,往事付浮云。
  • 古诗《题邹·印月书堂》 - - 乾隆 - - 守之谢楼橹,据之资歌吟。李家城万古,明月映书林。
  • 古诗《桂庄·不求田二顷》 - - 姚勉 - - 不求田二顷,只种桂为庄。秋满黄金粟,饱餐风露香。
  • 古诗《送陈清夫西上》 - - 林希逸 - - 健笔朋俦推许久,芬芬几播桂花秋。词埸多羡君叉手,省户须看鬼点头。昔送广文生有序,今无瞌睡汉争筹。高科迟取君休讶,恩数龙飞榜最优。
  • 古诗《铁扇子歌·海风夜啸台江水》 - - 黄浚 - - 海风夜啸台江水,赤嵌城头甲光紫。黄骢衰瘠鼓鼙哀,慷慨悲歌铁扇子。须髯猬磔气参云,吐语嵯峨隔座闻。横草功名须致死,逢人为话多将军。咸丰初年寇起粤,蛇豕纵横恣奔突。南发北捻相掎持,杀气萧条连回鹘。胡公胜算扼武昌,力据重镇防披猖。谁欤健将曰多鲍,多公骑战尤擅长。余为帐下僧...
  • 古诗《舂山草堂感怀》 - - 屈大均 - - 几欲从军旅,其如白发人。有家难委弟,无策可娱亲。作士诗书贱,为农陇亩贫。终然将七尺,去作玉关尘。
  • 古诗《竹枝词·家住横塘倚画楼》 - - 汪琬 - - 家住横塘倚画楼,望郎遥隔百花洲。何时得作横塘水,汇入洲中一处流。
  • 古诗《望春·物仰乾坤茁》 - - 刘慎荣 - - 物仰乾坤茁,情随节候新。旅人频问夜,飞鸟爱鸣春。树茂烟云合,花明雨露匀。太平应有象,岱岳望时巡。
  • 古诗《客里·客里还来此》 - - 严粲 - - 客里还来此,寒灯耿独吟。一官江国梦,十载草堂心。木落秋声小,蛩孤夜思深。驱驰空自许,冉冉鬓霜侵。
  • 古诗《竹枝词·谁家少妇爇香寻》 - - 张采庵 - - 谁家少妇爇香寻,宝墨园中竹叶阴。自解裙腰三尺带,桄榔树上系郎心。
  • 古诗《雁·早背胡霜过戍楼》 - - 罗邺 - -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洲。 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