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黄景昉的诗 > 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

朝代:明代诗人:黄景昉时间:2023-04-05
武陵三月桃花妍,千株夹水系渔船。
花下昼静少往还,中有仙人抚清弦。
衣冠犹是秦汉前,庞眉鲐背称华巅。
摊书嗜古忘岁年,稗官野史咸精研。
不愿通籍守园田,有子六翮飞冲天。
逢翁八帙开寿筵,假归綵袖舞褊褼。
邀我为君奏瑶篇,昔予曾到楚江边。
问津愧无渔人缘,桃花流水春依然,一花一实岁六千。

诗人黄景昉资料

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作者黄景昉

生卒:1596-1662。介绍: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字太稚,号东厓。明天启五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崇祯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旋改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屡有建白,后乞归。明亡..... 查看详情>>

黄景昉古诗词作品: 《常州赠别·雪拥高城客路赊》 《何太常悌邀步南郊睹圜丘享殿斋宫诸制恭述》 《雨宿西塔寺·款客不园堂》 《赠陆嗣端年丈时以水部郎小谪》 《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

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原文及翻译赏析

桃源行为罗太公八旬寿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撤离延安·胡军蠢动犯边关》 - - 杨欣 - - 胡军蠢动犯边关,挥泪西辞宝塔山。此去蟠龙严阵待,同仇敌恺斩凶顽。
  • 古诗《赋菊·不与春木荣》 - - 南有容 - - 不与春木荣,肯随秋叶落。去累复除忧,何如游大莫。
  • 古诗《雩祭斋居·寅起见云布》 - - 弘历 - - 寅起见云布,辰餐露日晶。瞻天又虚望,抚已那纾情。理政惟几敕,观民祗愧生。消閒艰得句,得句亦怦怦。
  • 古诗《代人贺寿·共献南山寿》 - - 姚倚云 - - 共献南山寿,同倾鞠雁杯。儿孙群绕膝,伉俪永齐眉。醉映盈庭雪,香清透户梅。管弦呈妙舞,觞咏尽琼瑰。
  • 古诗《挽张之洞联·建勋劳于国》 - - 宋绍锡 - - 建勋劳于国树功德于民,忆东南大局安危,岂独私恩增感泣;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听朝野同声哀悼,定知他日更追思。
  • 古诗《荀子引古言·衣与缪与》 - - 无名氏 - - 衣与缪与。不女聊。
  • 古诗《题青泥市萧寺壁》 - - 岳飞 - -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 古诗《题蒋溥写生即用其韵》 - - 乾隆 - - 露玉风金塞景清,秋花待客发幽荣。拈来迦蒂不禁笑,问去嵇含无定名。细朵含飔银麝艳,斜枝映水锦妆明。师承家法閒图出,右相丹青有后生。
  • 古诗《临江仙·常记寿松堂畔住》 - - 谈印梅 - - 常记寿松堂畔住,卷帘初上朝暾。藕花风露散氤氲。晓屏银烛冷,秋账玉炉温。水絮风萍真一梦,今宵羁馆重门。故园人远与谁论。苔阶虫琐碎,竹院月黄昏。
  • 古诗《车驾还内大雪》 - - 项安世 - - 万乘回辕入未央,六花迎驾舞康庄。都人失喜瞻天仗,旱俗相呼候岁穰。百局桥山方暴露,两宫长信正凄凉。去年群玉题诗处,独倚栏杆泪几行。
  • 古诗《定风波·怀颍川刘公㦷记与茂之、公㦷小饮红桥几一年矣故有此作》 - - 陈维崧 - - 昨岁行歌古竹西。广陵三月柳绵飞。谁更扶筇郊外走。林叟。开元遗事说依稀。时序飙流惊又换。春半。风光虽似旧游非。绿到江南清颍尾。春水。潺湲好为寄相思。
  • 古诗《扶留·根节含露辛》 - - 朱熹 - - 根节含露辛,苕颖扶楥绿。蛮中灵草多,夏永清阴足。
  • 古诗《纫诗南来望中书此》 - - 黄松鹤 - - 买棹来游约又迟,花村早映酒家旗。行春候水三千里,坐日看云十二时。消息得无南雁寄,沈吟应有夜灯知。堂成久待迎佳客,剪取溪山入好诗。
  • 古诗《晚眺·白云深处野人家》 - - 赵迪 - - 白云深处野人家,倚杖閒吟日未斜。江上数峰看欲尽,晚钟残月入芦花。
  • 古诗《扫径·扫径通春屐》 - - 晁公溯 - - 扫径通春屐,开林启夕扉。浮鸥避人去,轻燕引雏飞。尊俎深留客,风尘渐息机。不妨坐至晚,少待月同归。
  • 古诗《右司周炳仲亦用韵并和以谢之》 - - 李曾伯 - - 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
  • 古诗《安亭朱良贞母节义》 - - 姚绶 - - 节于夫尽义于姑,节义方能保二雏。人隔古今名独在,月分圆缺影同孤。未忘一日心先死,相见重泉泪始无。环燕纷纷争入画,等閒曾有柏舟图。
  • 古诗《挽司空申国吕公》 - - 毕仲游 - - 浩荡风云地,哀荣属老臣。两朝尊柱石,三世擅经纶。际会看前辈,安宁付后人。不须论制作,风俗近还淳。
  • 古诗《以诗定韵·我居西山下》 - - 滕岑 - - 我居西山下,距城半里所。 门前有雀罗,户风无阿堵。 小园桃李空,数棱独苦苣。 同心相过时,小摘为烹煮。
  • 古诗《读陶诗·陶谢文章造化侔》 - - 陆游 - - 陶谢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 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诗家更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