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赵录缜的诗 > 题绿窗诗草·兰心蕙质雪为姿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绿窗诗草·兰心蕙质雪为姿

朝代:清代诗人:赵录缜时间:2023-04-06
兰心蕙质雪为姿,意气横飞足振奇。
忧国如焚托讽谕,蛾眉真个愧须眉。

诗人赵录缜资料

题绿窗诗草·兰心蕙质雪为姿作者赵录缜

赵录缜,字孝谅,安丘人。河南知县芳畦女。有《天谅室诗略》。 查看详情>>

赵录缜古诗词作品: 《骤雨忽霁星月娟朗徙倚庭除即景赋怀》 《雨夜读楚辞·破闷无憀读楚辞》 《夏夜即事·空濛香雾合》 《秋日卧病焚香礼佛甚萧寥也成四韵》 《有感·皎皎旧时月》 《题绿窗诗草·兰心蕙质雪为姿

题绿窗诗草·兰心蕙质雪为姿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绿窗诗草·兰心蕙质雪为姿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降仙台·空峡云沙远雁哀》 - - 闵遇洙 - - 空峡云沙远雁哀,孤舟归路暂迟回。仙人去矣石犹古,山木泠然风自来。数郡江山明落日,百年怀抱倚荒台。微吟不耐清秋兴,玄鹤峰前尽酒杯。
  • 古诗《四照亭·冕旒蔽目戒穷见》 - - 弘历 - - 冕旒蔽目戒穷见,视以无形在辟明。照有公私言岂易,无鱼应识水之清。
  • 古诗《砚沙·留将片石住江心》 - - 成鹫 - - 留将片石住江心,却被波臣用意深。多少宦成经过此,轻舟安稳载南金。
  • 古诗《㶏亭·酷嗜医经五十年》 - - 张子和 - - 酷嗜医经五十年,野芹曾献紫宸前。而今憔悴西山下,更比文章不值钱。
  • 古诗《再和晓枕寄廷实》 - - 陈献章 - - 仰见双白鹤,高飞入紫云。苟无脱俗意,安用看山勤。好句能传我,幽期敢后君。异时铁桥咏,莫遣世人闻。
  • 古诗《水帘台·仙家好帘箔》 - - 李孙宸 - - 仙家好帘箔,垂玉更铺银。风来时一捲,应见献环人。
  • 古诗《木兰花慢·访黄生庭友》 - - 张夏 - - 过南徐访旧,花酿熟笋鱼肥。向三诏亭台,五州山水,携手徘徊。君家自来游侠,有临江书屋瓮城西。白雪征歌寡和,青云看鸟高飞。去还来锦袖香衣。拜庆把金罍。正椿景欢娱,萼楼烂熳,燕子争归。英雄羡他公覆,赞周郎诸葛火攻奇。汉阁麒麟不改,于门车马堪期。...
  • 古诗《秋兴·何处寻秋光》 - - 王佐 - - 何处寻秋光,秋在梧桐上。昨宵白露下,一叶飘丹状。今宵风雨声,叶叶堪惆怅。晓起视庭除,丹铺藉霜降。呼童扫秋风,爱惜诗景象。且留秋光在,供我闲酬唱。
  • 古诗《忆唐安·南郑戍还初过蜀》 - - 陆游 - - 南郑戍还初过蜀,朝衫与鬓犹争绿。逢春饮酒似长鲸,醉里千篇风雨速。唐安池馆夜宴频,潋潋玉船摇画烛。红索琵琶金缕花,百六十弦弹法曲。曲终却看舞霓裳,袅袅宫腰细如束。明朝解酲不用酒,起寻百亩东湖竹。归吴寂寞时自笑,纵有诗情谁省录。今年二顷似可谋,去斸云根结茅屋。...
  • 古诗《四言诗·藻泛兰池》 - - 嵇康 - -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
  • 古诗《留题诸罗十一番社》 - - 周芬斗 - - 濑清走马到萧篱,芒仔芒分茄茇支。换得内优解鹿脯,稻香蔗蜜厌唐师。
  • 古诗《怀千山诸子·野衲还山去》 - - 释函可 - - 野衲还山去,深居第几重。遥知岩石侧,犹有汉唐松。施食下林雀,安禅护洞龙。寄言诸老宿,春晓待飞筇。
  • 古诗《独行·行止惟随影》 - - 李寄 - - 行止惟随影,交游厌入群。知谁为鲍叔,时正在苏君。黄叶空山寺,孤鸿薄暮云。相看成老友,不必问纷纭。
  • 古诗《秋怀·猎猎西风到海旁》 - - 黄公辅 - - 猎猎西风到海旁,怀人渐觉冷侵裳。梦中有路乡园去,圃里无情草色荒。老鹤宁同苍鹘喙,艳荷输却晚松香。饶他景物随时变,只把虚舟作野航。
  • 古诗《紫虚观·紫峰坛上鹤成群》 - - 张璨 - - 紫峰坛上鹤成群,碧洞灵芝产石根。云引昼阴归竹坞,水流春色出花源。药炉伏火仙留诀,茶灶生烟客到门。欲就上清传宝箓,未知何日谢尘喧。
  • 古诗《寄郑提举世昌》 - - 张宁 - - 少小交欢已白头,十年心事变新愁。粤王台下春光满,人在沧江独倚楼。
  • 古诗《贺应宝时60寿联》 - - 梁恭辰 - - 作忠仍作孝,羡六旬犹舞斑衣,善则归亲,天使寿翁娱老母;忘世不忘民,代三省广筹粒食,福求自己,人夸晚岁庆多男。
  • 古诗《早春放舟至湖北》 - - 施闰章 - - 带郭清溪接翠屏,雪融滩涨水泠泠。湖云送雨满帆白,沙柳禁寒一夜青。烟火空濛几村舍,藤萝缥缈谁家亭。半醒半醉浮槎去,肯信人间有客星。
  • 古诗《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 - - 许传霈 - - 车驰一路静无哗,司马题桥今莫誇。天为旅人添好事,雪非诗意不飞花。空林落寞栖巢鸟,茅屋依稀卖酒家。嗟我仆夫殊老马,涂迷日暮怅三叉。
  • 古诗《忆梦得·齿发各蹉跎》 - - 白居易 - -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