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莫止的诗 > 训泉翁喜晴·晴光日日照山巾原文及翻译赏析

训泉翁喜晴·晴光日日照山巾

朝代:明代诗人:莫止时间:2023-04-05
晴光日日照山巾,何物还能萦此身。
小阁凝香春自盎,碧潭行影画难真。
林稀落叶风初定,亩剩栖粮岁不贫。
笑语平生诸故旧,衰年容有未閒人。

训泉翁喜晴·晴光日日照山巾原文及翻译赏析

训泉翁喜晴·晴光日日照山巾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拟寒山诗·张三作窃去》 - - 江湜 - - 张三作窃去,忽建六纛回。李四拥八驺,新自为贼来。天地乐包容,谁论才不才。有口欲谈之,不如衔酒杯。
  • 古诗《贺新郎·大地茫茫雪》 - - 卢青山 - - 大地茫茫雪。拓危寒自盘古下,到今未绝。何事孤飘来片石,堕入荒荒之劫?石心里一丝奇热。巨痛狂悲经尽了,更谁来拾汝冰凉骨。僧疮疠,道蹩躠。一枝绛草红如血。拼煎熬相濡能共,几多岁月。万片桃花风正起,吹向天头海末。问天海竟何所别。同此漫漫长雪里,遍乾坤只有苍茫白。我立在,苍茫...
  • 古诗《芦花丛里逢渔叟共酌》 - - 黎国衡 - - 古树洲边访钓矶,芦花如雪扑蓑衣。澄溪雨霁客初到,隔浦云凉渔正归。水尽征鸿飞远碧,烟空閒鹭浴斜晖。江鲈斗酒何辞醉,纵有波涛此夕稀。
  • 古诗《寄朱孔阳宗侯》 - - 欧必元 - - 萋萋春草忆王孙,宝剑丰城气尚存。何日芳尊同北海,更迟明月赋西园。通家未灭千秋谊,宗国何殊九命恩。片刺似将毛遂荐,知君不数着平原。
  • 古诗《宫词·停稳春衫窣地长》 - - 和凝 - - 停稳春衫窣地长,通天犀带缀金章。近臣衔命离丹禁,高捧恩波洒万方。
  • 古诗《雪楼程御史次方山房韵见寄用韵答赋》 - - 何梦桂 - - 万物委桥运,逝水无回波。美人渺何许,道远空寤歌。愿言结瑶佩,乘虬下阳阿。阳阿有瑶草,为我起宿痾。行行望高台,日暮将奈何。
  • 古诗《江南好/忆江南·友人还中吴密围坐客杯深清浃不觉沾醉。越翼日吾侪载酒问奇字时斋示江南好词纪前夕之事辄次韵》 - - 吴文英 - - 行锦归来,画眉添妩,暗尘重拂雕栊。稳瓶泉暖,花隘斗春容。围密笼香晻霭,烦纤手亲点团龙。温柔处,垂杨亸髻,□暗豆花红。行藏,多是客,莺边话别,橘下相逢。算江湖幽梦,频绕残钟。好结梅兄矾弟,莫轻侣西燕南鸿。偏宜醉,寒欺酒力,帘外冻云重。...
  • 古诗《幽居·种菜三四畦》 - - 陆游 - - 种菜三四畦,畜豚七八个。永言给宾祭,且复课慵惰。霜清黄犊健,土润小雨过。冬耕不可失,努力勿安卧。
  • 古诗《读史次谢元素韵》 - - 陶宗仪 - - 长时读史白云西,往事评来手自题。亮也已亡谁相汉,单云多智国存齐。百川行地终归海,五纬经天未聚奎。堪叹洛阳宫外路,铜驼荆棘夜乌啼。
  • 古诗《清明花·匆匆佳节过清明》 - - 马继华 - - 匆匆佳节过清明,咫尺郊坰未一行。人在雨丝风片里,偶来花下不胜情。
  • 古诗《清河道中暮归》 - - 朱自牧 - - 缓辔溪边喜乍晴,夕阳流水浸孤城。川平佛塔层层见,浪稳商舟尾尾行。十里烟霞随野步,两崖禾黍撼秋声。雨旸虽有丰年兆,久客都无地可耕。
  • 古诗《危全枫祠·香火颓然寄梵宫》 - - 曾季狸 - - 香火颓然寄梵宫,精英不与众禅同。临川千古人心在,犹说当年保障功。
  • 古诗《探花桥·桥边春意近》 - - 司马光 - - 桥边春意近,五马屡徘徊。湖水旦暮渌,林花早晚开。适因尝酒到,又为赋诗来。借问双华表,经过日几回。
  • 古诗《次林扩之开善避暑韵》 - - 朱熹 - - 炎官虐焰遍山村,也到萧萧柳下门。水玉秋菰那可得,羡君行处午阴繁。
  • 古诗《再简童大·天地游逾窄》 - - 彭孙贻 - - 天地游逾窄,风骚托更狂。一贫家只立,百感鬓苍茫。废笔真成冢,提壶老是乡。过从来二士,不遣径苔荒。
  • 古诗《试剑石·我有昆吾剑》 - - 王世贞 - - 我有昆吾剑,不将持试石。白璧隐荆山,剖出长虹色。
  • 古诗《送乔舍人还宝应》 - - 朱彝尊 - - 今秋甲子雨不绝,小池残暑风凄凄。栈车难行瘦马滑,终朝兀坐愁云低。有客上书临欲去,折简招我斜街西。房山香醪贮一石,浮以斛角暹罗犀。定州瓷碗白如雪,津门紫蟹团霜脐。坐中曹汪意气古,杜诗韩笔名相跻。草堂图画凡几幅,酒酣并起争留题。龙竿寺旁射陂曲,中分一水名柘溪。君家严君此...
  • 古诗《春尽日作·朱明已至绿阴稠》 - - 黄侃 - - 朱明已至绿阴稠,始向郊坰补楔游。喜见危红藏叶底,有花仍可说春留。
  • 古诗《同曼叔游菩提寺》 - - 韩维 - - 高城如破崖,寺带乔木石。 禅房掩清昼,佛画剥寒雨。 荒池野蔓合,浊水佳莲吐。 萧条联骑游,淡薄对僧语。 秋风日夕好,胜事从此数。
  • 古诗《秋怀·九月气乍肃》 - - 邵雍 - - 九月气乍肃,衰柳犹有蝉。 霜外疏锺断,风余清籁传。 千山乱远月,一鹗摩高天。 自非出世人,而敢危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