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刘昚虚的诗 > 浔阳陶氏别业·陶家习先隐原文及翻译赏析

浔阳陶氏别业·陶家习先隐

朝代:唐代诗人:刘昚虚时间:2017-04-11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诗人刘昚虚资料

浔阳陶氏别业作者刘昚虚

刘昚虚(约714年-约767年),亦作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号易轩,洪州新吴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开元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 查看详情>>

刘昚虚古诗词作品: 《送韩平兼寄郭微》 《登庐山峰顶寺》 《积雪为小山》 《寄阎防》 《茙葵花歌》 《寻东溪还湖中作》 《浔阳陶氏别业》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 《阙题》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浔阳陶氏别业·陶家习先隐原文及翻译赏析

浔阳陶氏别业·陶家习先隐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西甘涧·万石丛中几架庵》 - - 弘历 - - 万石丛中几架庵,有泉于此合称甘。忽然欲问居庵者,枕漱崇情可解谙。
  • 古诗《画眉序·金卮泛蒲绿》 - - 陆采 - - 金卮泛蒲绿。抚景停卮感心曲。叹千年湘水。此日沈玉。名未泯角黍空传。人去远招魂谁续。合:大家酩酊酬佳节。莫负太平风俗。
  • 古诗《赠碧庵师·一坐柴关已十春》 - - 释函可 - - 一坐柴关已十春,衲衣曾不惹纤尘。山空鸟寂无人到,独有予来不厌频。
  • 古诗《李侍御秋霜瘁草卷》 - - 孙绪 - - 揽辔西川路,霜飞玉简寒。繁枝俱殒落,明月满秋山。
  • 古诗《次韵周文郁送蜀葵栽》 - - 林光 - - 何限天机话未穷,翠交庭草茂丛丛。向阳已识葵真性,长养还须花信风。
  • 古诗《咏岛·孤岛如江上》 - - 薛能 - - 孤岛如江上,诗家犹闭门。一池分倒影,空舸系荒根。烟湿高吟石,云生偶坐痕。登临有新句,公退与谁论。
  • 古诗《棹歌·偶得好风行未遥》 - - 陶安 - - 偶得好风行未遥,风微帆慢浆还摇。云际飞仙在何处,欲凭青鸟寄书招。
  • 古诗《百字令·寿宝侍郎》 - - 奭良 - - 名门甲族,爱八砖花影,英英接武。奏赋明光撄上第,意气峥嵘如虎。鹦武洲前,雁门山外,露冕经行处。秋风一霎,寄身仍近琼宇。闻道暇日临池,豪端巧妙,雅意规钟傅。一自佣书藤纸贵,多少辇金窥户。天际乌云,日中青李,点笔消残暑。古金贞石,玉堂宣入仙谱。...
  • 古诗《题画·剩水残山车马稀》 - - 沈梧 - - 剩水残山车马稀,荒篱短树卧柴扉。此君不是求名者,偶为寻僧入翠微。
  • 古诗《望江南·思晴好》 - - 黄公绍 - - 思晴好,晨起望篱东。毕竟阴晴排日子,大都行止听天公。且住此山中。
  • 古诗《卜算子·儿裕购小棋与母对奕云:“以马敌将。”远山喜而有作因步原韵》 - - 李元鼎 - - 骥子与龙媒,胜我驽天马。切莫痴顽似阿翁,便是佳儿也。当日梦飞熊,始信璋非瓦。愿汝聪明读父书,出马应誇者。
  • 古诗《失调名·杨花飞絮》 - - 无名氏 - - 杨花飞絮。搅乱少年情绪。
  • 古诗《口号讯黄公·宫阙崔嵬尽》 - - 陈子升 - - 宫阙崔嵬尽,间关洒扫多。嗟君追骏足,西去近如何。
  • 古诗《过梅岭·万叠林峦可住仙》 - - 梁维栋 - - 万叠林峦可住仙,拉朋高步我登先。九州风土皆娱目,独乐田畴大有年。
  • 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题粲生妹“月榭寻诗图”》 - - 宗婉 - - 一片空明,数重罨画,平分水榭云寮。羡朅来诗境,如此清超。试向图中觅句,应较胜台上吹箫。凭栏处檀痕细招,钗玉频搔。迢迢昼长莫遣,向日里寻诗,寻到中宵。更吟风梧叶,叶叶飘萧。飘坠几分秋意,和月影晕上轻绡。凭传语夜寒露凉,莫尽推敲。 ...
  • 古诗《送易镇抚致仕还五开》 - - 罗亨信 - - 契阔堪嗟岁屡迁,京华邂逅倍凄然。连床正喜谈亲谊,对酒俄惊醉别筵。爵秩涣颁归令子,功勋尤愿继前贤。悬车投老寻乡曲,三径重开乐暮年。
  • 古诗《舜井·一水独泠然》 - - 赵秉文 - - 一水独泠然,浮云几变迁。心知思舜处,时见井中天。
  • 古诗《谢蕴文承议阳关图》 - - 晁说之 - - 邂逅故人逃难处,王孙气象独升平。 诗吟摩诘如无味,画到阳关别有情。
  • 古诗《谢仲适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 苏轼 - - 冲风振河朔,飞雾失太行。 相逢不相识,下马须眉黄。 洗眼忽惊笑,见此玉节郎。 喜有贤主人,共此残烛光。 聚散一梦中,人北雁南翔。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幸子遇明主,陈经入西厢。 归期不可缓,倚相宜在傍。 ...
  • 古诗《酬卢汀谏议》 - - 姚合 - - 粟如流水帛如山,依念仓边语笑间。篇什纵横文案少,亲朋撩乱吏人闲。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遥贺来年二三月,彩衣先辈过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