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诗人 > 顾野王的诗 >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原文及翻译赏析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

朝代:南北朝诗人:顾野王时间:2023-04-05
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银鞍侠客至,柘弹宛童归。
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
蓟门寒未歇,为断流黄机。

诗人顾野王资料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作者顾野王

生卒:519-581。介绍: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希冯。幼好学,及长博通经史,兼习天文、地理、虫篆奇字。又擅丹青,梁宣城王命画古贤像,王褒作像赞,时称“二绝”。梁武帝大同四年为..... 查看详情>>

顾野王古诗词作品: 《长安道·凤楼临广路》 《艳歌行·齐倡赵女尽妖妍》 《陇头水·陇底望秦川》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 《有所思·贱妾有所思》 《芳树·上林通建章》 《艳歌行·燕姬妍》 《罗敷行·东隅丽春日》 《艳歌行·夕台行雨度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原文及翻译赏析

阳春歌·春草正芳菲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为杜徕西悼亡》 - - 陈子龙 - - 本是巫峰秀,移来茂苑鲜。撷芳杜有若,求种楚为先。刘女门仍大,卫娘家更贤。小楼怜碧玉,晓匣弃青铅。理鬓秋蝉见,飘裾春燕穿。桃花娇暮雨,兰叶破朝烟。龙脑烧鸾带,龟珠饰雁钿。红纹绡罢织,绿水轸初旋。绣幞金为剪,枯桐荻化弦。珊瑚扶鼠笔,蛤粉拭鱼笺。砚爱琉璃叠,文多玳瑁编。书名传弟...
  • 古诗《春草·苒苒复萋萋》 - - 李昌祺 - - 苒苒复萋萋,征袍映欲迷。暖烟秦苑北,寒食杜陵西。绿嫩羞鹦羽,青柔衬马蹄。南园新雨过,畦菜晓争齐。
  • 古诗《赠舅氏·旧存松菊半荒芜》 - - 王立道 - - 旧存松菊半荒芜,声利萧然白发初。抱病着便居士服,好吟题遍野僧庐。里中送酒禳田罢,几上留书相宅馀。樗散笑余真似舅,得官犹自爱閒居。
  • 古诗《喜陈绍曾至·雨苔荒径石》 - - 孙觌 - - 雨苔荒径石,风叶拥门衡。破甑渠能顾,虚舟任自横。烛残无共影,谷应有同声。试问门前辙,多应是友生。
  • 古诗《降神用景安六变辞同》 - - 郊庙朝会歌辞 - - 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恭在,弁冕衮衣。粢盛丰美,明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 古诗《北港对雨·萧萧短发层层雾》 - - 卢青山 - - 萧萧短发层层雾,渐觉秋怀入夏深。雨作流魂人作客,两相愁对暮山青。
  • 古诗《去姑苏·双脸殷红捧玉尊》 - - 方回 - - 双脸殷红捧玉尊,阳台彷佛见香魂。一生心道苏州好,何事摇船出葑门。
  • 古诗《回彭居士书·议得无心达有心》 - - 释印肃 - - 议得无心达有心,识心三界自平沉。可怜迷望无心者,只道无心境不侵。
  • 古诗《初入试院·莫叹匆匆襆被行》 - - 张耒 - - 莫叹匆匆襆被行,赖逢数子美如英。已看明月同为客,应犯初寒复入城。白日有书追睡思,青灯无梦听秋声。直无剔甲逍遥地,几日疑公太瘦生。
  • 古诗《题阙·寻常勤念善》 - - 王梵志 - - 寻常勤念善,昼夜受书经。心里无蛆儜,何愁佛不成。
  • 古诗《悲武昌·武昌兵甲雄天下》 - - 郭钰 - - 武昌兵甲雄天下,王孙节制何为者。白马将军飞渡江,壮士弯弓不敢射。王船未过鹦鹉洲,红旂已簇黄鹤楼。美人散走东南道,一丝杨柳千丝愁。战鬼衔冤夜深哭,王孙独在淮南宿。淮南美酒不论钱,老兵犹唱河西曲。九江昨夜羽书传,九江太守愁心悬。焉得将书报天子,哀哉不识颜平原。...
  • 古诗《廉使廖东雩丧后开所惠地黄酒临觞惨然》 - - 唐顺之 - - 尺书满箧故人情,想象荒丘宿草生。秪余此日开尊意,堪作山阳听笛声。
  • 古诗《题可长老寿塔》 - - 释月涧 - - 汝今未老早安排,窣堵波从此地开。胜处笑曾舒老眼,好一矗矗送青来。
  • 古诗《偈颂·衲僧一拶》 - - 释崇岳 - - 衲僧一拶,钵盂口阔。天下杨岐,望林止渴。
  • 古诗《省躬诗·闻鸡频问夜》 - - 曹于汴 - - 闻鸡频问夜,非是爱辛勤。老至光阴少,那能不惜阴。
  • 古诗《寄梅圣俞·独骑驽马出》 - - 刘攽 - - 独骑驽马出,强逐众人行。贫始怨寡与,老仍畏后生。吾子忘年友,新诗独步名。秋风梦无限,时过许昌城。
  • 古诗《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 - 李曾伯 - - 手袖朱弦绿绮琴,身虽湖海调山林。 家园千进而归切,朋友中年别恨深。 国事艰难殚我力,世情巧令听渠任。 海门雁过应相忆,塞上征人正苦心。
  • 古诗《送后·合处畴能证不疑》 - - 张镃 - - 合处畴能证不疑,吾宗神秀岁寒姿。 无书寄便今犹懒,说似应须倩老师。
  • 古诗《朝中措·人言楼观似寥阳》 - - 汪梦斗 - - 人言楼观似寥阳。巍倚太清傍。便有二京赋手,也须费力铺张。 客窗梦断,星稀月澹,一枕凄凉。旧日春风汴水,多少垂杨。
  • 古诗《闻云中唳鹤》 - - 章孝标 - - 久在青田唳,天高忽暂闻。翩翩萦碧落,嘹唳入重云。 出谷莺何待,鸣岐凤欲群。九皋宁足道,此去透絪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