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朝诗人 > 袁彖的诗 > 游仙诗·白日三重阶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仙诗·白日三重阶

朝代:南北朝诗人:袁彖时间:2023-04-05
白日三重阶,黄金九层路。
采烟拂紫甍,芳风摇碧树。

诗人袁彖资料

游仙诗·白日三重阶作者袁彖

生卒:447-494。介绍:南朝齐陈郡阳夏人,字伟才,小字史公。袁□侄。能文好玄言。□见诛,宋明帝投其尸江中,不许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之。仕宋为相国萧道成(..... 查看详情>>

袁彖古诗词作品: 《游仙诗·羽客宴瑶宫》 《赠庾易诗·白日清明》 《游仙诗·白日三重阶

游仙诗·白日三重阶原文及翻译赏析

游仙诗·白日三重阶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蝇·逐逐聚还散》 - - 姜再恒 - - 逐逐聚还散,营营去复来。太牢犹见污,倦睡每相猜。不辨点圭巧,可知止棘哀。今冬暖气胜,历岁自于䰄。
  • 古诗《题画诗韵·清绝襟怀许自知》 - - 邵晋涵 - - 清绝襟怀许自知,秋声萧摵为催诗。香南雪北无消息,豫写春愁寄一枝。
  • 古诗《驻云飞·末》 - - 高濂 - - 末:问尔诸贤。尧舜君民何者先。何者匡时乱。何者回天变。嗏。恢复旧中原。何为长便。尔士谟谋悉对彤庭献。圣主方求忠直言。万姓方求解倒悬。
  • 古诗《明良诗·天戈攸指》 - - 吴当 - - 天戈攸指,罔不率俾。忠武之才,雄特瑰伟。
  • 古诗《题薛氏别业·门枕黄岐道》 - - 徐庭翼 - - 门枕黄岐道,斋临绿水边。偶来相对坐,日暮不知还。
  • 古诗《赋此却寄·一庭花木半床书》 - - 何栻 - - 一庭花木半床书,省识诗人小隐居。种秫有田娱靖节,卖文徒壁陋相如。楼台自榻天然画,门巷常停长者车。报道主人游未倦,春山载酒乐于于。
  • 古诗《赠赵倅·老去怀玄英》 - - 韩淲 - - 老去怀玄英,冠尘已满缨。宦游虽降志,栖遁实留情。幸以此身在,何由得眼明。相家逢别驾,仕路合专城。敢谓融尊满,而同孔盖倾。不嫌林竹迥,却爱石泉清。举扇风襟豁,停杯月面轻。银潢泻天派,诗就玉绳横。...
  • 古诗《梦登书阁·匡卢晴雪自》 - - 吴当 - - 匡卢晴雪自㠝岏,万里清江一棹寒。自笑老来情思别,九天楼阁梦中看。
  • 古诗《献蔡京·抛却长竿卷却丝》 - - 张顶 - - 抛却长竿卷却丝,手持蓑笠献新诗。临川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
  • 古诗《八月十四日留监牧张伫职方赏月》 - - 韩琦 - - 待月清商欲半前,欣留嘉客启疏筵。采萧方释三秋咏,应历从亏一荚圆。密讶云藏台面柳,静看珠出水中天。银蟾影里金樽倒,乐过陶琴不上弦。
  • 古诗《伍员·死谏难争战胜骄》 - - 傅锡祺 - - 死谏难争战胜骄,沼吴千载恨难消。东门双眼如长在,痛阅兴亡又几朝。
  • 古诗《正月十四夜曝书台候月不至》 - - 张萱 - - 春游午夜正蹁跹,秉烛登台思黯然。尘匣未开天上镜,星桥惟放火中莲。歌声舞影争相媚,雨意云情转可怜。怪底嫦娥亦羞涩,清光不到酒尊前。
  • 古诗《次韵九逵阻雨》 - - 文徵明 - - 飘风终夕号,客子念明发。愁闻雨萧萧,况听泥滑滑。流潦失牛马,春云暗城阙。昨日青枫根,已逐沙痕没。不堪行路忧,中夜生华发。四月尚重裘,怪事吁可咄。慌忽梦吴江,香羹荐春鳜。非关重土思,远道心迫卒。...
  • 古诗《昭平舟中寄东墅兄五十一》 - - 黄钥 - - 郁葱佳气下蓬莱,甲子初周五十回。先世箕裘承祖父,高堂綵服戏婴孩。家山此日悬千里,寿酒何时举一杯。寄语东篱旧黄菊,好存晚节待归来。
  • 古诗《竹歌答小竹子索句》 - - 陈忠平 - - 有子居滇南,其名号为竹。拔乎云之巅,根于幽之谷。虚涵其有节,温润其如玉。其质瘦且直,其格雅不俗。纹之为青砚,春风满诗牍。调之为素琴,秋声凝夜曲。宜乎有缘人,采之置其屋。我今作长歌,预为斯人祝。...
  • 古诗《题莲花市客肆壁》 - - 刘弇 - - 男子谋身岂易知,鱼虾燕雀莫相欺。蛟龙翻海非无日,鸿鹄冲天自有时。直把寸心睎孔孟,终摅馀蕴继皋夔。当年张禹荒唐辈,犹作炎刘帝者师。
  • 古诗《忆旧游·春草》 - - 曹景芝 - - 看香痕零乱,翠色轻遮。烟雾濛濛。六曲阑干侧,剩蘼芜一剪,软衬残红。蝴蝶翩翩飞过,犹自恋蒙茸。更绿满阶前,清清冷冷,恨煞西风。芳踪。渺何处,恁多少凄迷,寻到墙东。不见伶仃影,只苔纹几点,浅印弓弓。生怕个侬遗迹,又被土花封。正触景伤心,飞英似雪埋一重。 ...
  • 古诗《溪南·小径通沙稳》 - - 周昂 - - 小径通沙稳,清溪带树深。岸危低白屋,云近没青岑。洒落高秋气,飞腾志士心。云台与麟阁,莫遣二毛侵。
  • 古诗《谢安·安石深源不共朝》 - - 陈普 - - 安石深源不共朝,共嫌俎豆不消遥。 无边赤子皆延颈,掩口胡卢独李辽。
  • 古诗《客况六言·一瓣香陈无己》 - - 方回 - - 一瓣香陈无己,万首诗陆放翁。 借问老夫年纪,五屈指姜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