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李梦符的诗 > 渔父引·渔弟渔兄喜到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父引·渔弟渔兄喜到来

朝代:唐代诗人:李梦符时间:2023-04-05
渔弟渔兄喜到来,波官赛却坐江隈。
椰榆杓子木瘤杯,烂煮鲈鱼满案堆。

诗人李梦符资料

渔父引·渔弟渔兄喜到来作者李梦符

介绍:五代时人。活动于后梁太祖开平初,在洪州日与布衣饮酒狂吟。尝以钓竿悬一鱼,向市肆唱《渔父引》,卖其词,好事者争买之,得钱便入酒家。或抱冰入水,及出,身上气如蒸。后不知所在。..... 查看详情>>

李梦符古诗词作品: 《渔父引·渔弟渔兄喜到来》 《荅常学士·罢修儒业罢修真》 《察考取状荅·插花饮酒何妨事》 《渔父引·村寺钟声度远滩

渔父引·渔弟渔兄喜到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渔父引·渔弟渔兄喜到来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王渊秋圃众鲜》 - - 弘历 - - 杂果与群蔬,例是得霜好。圃师工培植,岂论樊须小。持以鬻街头,获利犹苦少。嗟彼久辛勤,何曾享一饱。
  • 古诗《霁清轩·殢雨既云霁》 - - 弘历 - - 殢雨既云霁,新秋气更清。曦临碧宇朗,云向远山横。桐叶初成落,荞秧已遍荣。披襟最欣处,爽籁面前迎。
  • 古诗《咸通七年童谣》 - - 不详 - - 草青青,被严霜。鹊始巢,复看颠狂。
  • 古诗《夏日至上书房示弘曕辈》 - - 乾隆 - - 师友罗时彦,经书萃讲筵。真诠探月窟,妙理悟鱼渊。广厦无烦暑,分阴惜细旃。耽诗漫学我,努力且希贤。
  • 古诗《舟中·篷窗日高初起》 - - 方孟式 - - 篷窗日高初起,坐看长溪钓閒。世态红花白眼,人情碧水青山。
  • 古诗《题可庄楷书册子》 - - 陈宝琛 - - 连房共砚十三春,惯见官奴写洛神。再过旧庐馀落日,坐怜东海几扬尘。雕虫何损擎天手,乘鹤难留阅世身。长有青箱珍片羽,忠廉三叶未为贫。
  • 古诗《四用前韵酬达夫》 - - 刘弇 - - 高阳门巷有人狂,金谷园林数日忙。多事正堪怜考父,不寻花去却循墙。
  • 古诗《暮春·芙蕖的历抽新叶》 - - 王安石 - - 芙蕖的历抽新叶,苜蓿阑干放晚花。白下门东春已老,莫嗔杨柳可藏鸦。
  • 古诗《六十自述·雪鬓霜髯暮齿隤》 - - 章钟亮 - - 雪鬓霜髯暮齿隤,阅人成世岁华催。漫乘黄鹤冯虚去,曾历红羊浩劫来。十载秋风羁皖水,一场春梦到燕台。遨游四渎添诗料,也算平生眼界开。
  • 古诗《赠乔大壮先生》 - - 钱钟书 - - 一楼波外许抠衣,适野宁关吾道非。春水方生宜欲去,青天难上苦思归。耽吟应惜拈髭断,得酒何求食肉飞。着处行窝且安隐,传经心事本相违。
  • 古诗《丘中有麻·丘中有麻》 - - 诗经 - -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 古诗《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 - - 苏轼 - - 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五噫处士大穷约,三赋先生多诞誇。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玉川何日朝金阙,白昼关门守夜叉。
  • 古诗《代陈冠英寿业师吴志尚先生七十》 - - 张文藻 - - 远离朝市不求名,人爵何如天爵荣。七秩乍登滋感喟,十章自寿写平生。眼看桑海萦尘梦,手种芝兰娱晚晴。最是老怀虚若谷,追思先德寄深情。
  • 古诗《高楼·高楼独上只惊心》 - - 刘斯奋 - - 高楼独上只惊心,隐隐平畴日欲沉。奔海一江声浩荡,勒崖千树气萧森。少怀空逐闲云远,愧汗依然昨夜深。待到月明成闷坐,偶闻虫语动长吟。
  • 古诗《迎神用兴安·苾芬孝祀》 - - 郊庙朝会歌辞 - - 苾芬孝祀,荐灌肃雍。致力于神,明信咸通。灵之妥留,惠我庞鸿。广被万宇,福禄攸同。
  • 古诗《用前韵示官人》 - - 饶节 - - 古路玄微难谩寻,古人须要饱丛林。待闻墙壁炽然说,方见风幡便是心。鼻孔易随人事去,鬓毛空觉岁华深。儿啼女唤君知否,尽是频伽美妙音。
  • 古诗《鹊桥仙·再寄爽翁二解》 - - 樊增祥 - - 明眸剪水,仙肌胜雪,相遇莫愁湖畔。山房蒲褐冷于冰,怎禁得摩登低唤。仙风道骨,餐芝服散,百年才过一半。再过三十五春秋,更买取莺莺燕燕。 
  • 古诗《过襄城·闻道爱民如爱儿》 - - 许景衡 - - 闻道爱民如爱儿,从教闾里作儿嬉。纷纷行路皆垂白,知是当年不忍欺。
  • 古诗《好事近·闺情》 - - 万锦雯 - - 忍泪送君时,江上青山斜矗。别酒一杯还暖,恨风帆催促。无情画舸疾于飞,一水渐拖绿。欲上小楼凝望,又垂杨遮目。
  • 古诗《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 - - 李焘 - - 蜀学擅天下,马王先得名。 簧如巧言语,於道盖小成。 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 斯文大一统,欻使圣域清。 富贵尽在我,绂冕非所荣。 旁皇天禄阁,聊亦观我在。 怀哉不能归,旧宅荒榛荆。 寂寞竟谁顾,正路今莫行。 使君蓬莱仙,弭节归赤城。 门无俗宾客,家有贤父兄。 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