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蒋永侃的诗 > 筠阳送伯氏之平越原文及翻译赏析

筠阳送伯氏之平越

朝代:清代诗人:蒋永侃时间:2023-04-08
中外知名旧谏台,莫为小试灭风裁。
去官都尚陶公节,监税谁传苏子才。
自此青云更瑞气,多缘玉露润苍苔。
南园花月长相忆,案牍余时且问梅。

诗人蒋永侃资料

筠阳送伯氏之平越作者蒋永侃

蒋永侃(1633-1707),字洵直,号又陶,宜兴人,邑庠生。 查看详情>>

蒋永侃古诗词作品: 《长安秋兴·萧萧白露下铜驼》 《筠阳送伯氏之平越

筠阳送伯氏之平越原文及翻译赏析

筠阳送伯氏之平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绝句·小浮山人德性尊》 - - 江湜 - - 小浮山人德性尊,宜有学如陆氏昆。提起话头饶益我,归时第一打渠门。
  • 古诗《山中·天下关心事》 - - 江湜 - - 天下关心事,山中袖手看。了知成弃物,何得尚儒冠。览史今犹古,当歌惨不欢。西风开晚菊,又作客边寒。
  • 古诗《闲居感兴·忆归休上越王台》 - - 江源 - - 忆归休上越王台,欲写愁肠愧不才。跨马出郊时极目,谁家桃李乱中开。
  • 古诗《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 - 牛峤 - -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 古诗《满江红·病中呈诸友》 - - 刘敏中 - - 昼景清和,南风扇葛衣未试。知又是梅黄时候,麦秋天气。宝鸭旋薰香篆小,绿阴生寂重门闭。有画梁双燕伴人愁,知人意。萤窗苦,貂蝉贵。穷与达,心如醉。个月来多病,不禁憔悴。讳疲怎谩衣带缓,怯眠却把窗儿倚。问阿谁心绪正如今,还如此。...
  • 古诗《壬辰夏日·张作霖帅府》 - - 吴金水 - - 草莽生涯乱世酋,高门深院记春秋。周旋边徼双强黠,扫荡中原五彻侯。黑土无言知倥偬,青楼有榻记弥留。谁知有子竟如此,轻把故园资寇仇。
  • 古诗《羯鼓图·春光一曲透霓屏》 - - 牟巘 - - 春光一曲透霓屏,红锦绷中养不廷。谁道青峰白雨点,开元宰相也渠听。
  • 古诗《虞美人·小红楼上初三夜》 - - 程颂万 - - 小红楼上初三夜。面面疏帘下。嫩凉新试薄绵衣。低亸双鬟茉莉与肩齐。尊前乍倚人如玉。天与多情福。酒阑私语唤卿卿。不觉脸波微晕断红生。
  • 古诗《腊朔后再向毛园醉梅》 - - 杨慎 - - 东阁早梅春巳破,南枝初月夜不迟。罗浮仙人再入梦,杨州何郎仍赋诗。留连锦席坐云暖,潇洒玉树临风欹。嫣然正用启粲齿,飒尔无劳嗟鬓丝。
  • 古诗《挽徐养吾同年》 - - 夏孙桐 - - 万里题诗客,殷勤为寄君。看花怀并辔,角艺忆分军。蛩駏终难合,山河杳不闻。招魂风雨夜,愁黯海南云。
  • 古诗《九日有怀·踏遍风尘履已穿》 - - 李永标 - - 踏遍风尘履已穿,登高踪迹想当年。连朝适有黄花兴,此日惭无白雪篇。万户荒砧秋色暮,一声孤雁夕阳天。茱萸分醉人惆怅,牢落西风策马还。
  • 古诗《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 - - 谢元汴 - - 焚兰灼艾勿嗟时,揽茝纫芳幸及兹。惜逝畏居日月后,蹇修渺与水山期。惭从地下逢弘演,浪向人间诵楚辞。泉石自敦閒姓字,首山离冢岂余欺。
  • 古诗《是夜宿三一庵次俞文辅题韵》 - - 凌云翰 - - 庵在色山下,依坛路稍平。主人多道气,留客见真情。天籁秋号水,星河夜入城。江心有明月,待得海潮生。
  • 古诗《灯夕口号·节到传柑夜夜晴》 - - 施闰章 - - 节到传柑夜夜晴,东风送暖月逾明。火催花树尊前乱,人拥蛟龙地上行。
  • 古诗《尹冢宰寿词·饱玩人间世》 - - 王鏊 - - 饱玩人间世,苍松晚不彫。经纶閒国手,华岳想风标。洛下耆英会,齐东子午桥。怀贤仍感德,不尽野人谣。
  • 古诗《阿片·一炬珠江竟不然》 - - 林朝崧 - - 一炬珠江竟不然,纷纷贾舶下西天。睡狮二百馀年睡,何日烟霞痼疾捐。
  • 古诗《送太守傅尚书易镇当涂二十韵》 - - 徐玑 - - 帝业江淮长,丕承七十年。太平南北共,内禅子孙傅。弓矢深橐橐,桑麻郁垅阡。江河春混混,雨露夜涓涓。治久情多从,才卑气或偏。穹苍宜予弼,渊默正思贤。四世忠动积,三朝节概全。威仪新禹服,光彩旧星躔。本以文为治,尤知政有權。粟红初穰穰,榆散亦翩翩。国似傅东鲁,名能躐颍川。殊恩方锡...
  • 古诗《山居独酌·山寒未放春消息》 - - 黄庶 - - 山寒未放春消息,独把单醪慰寂寥。书对圣贤为客主,竹兼风雨似咸诏。醉乡城郭灯前到,愁贼戈予盏底销。野菜溪鱼随分有,不堪回首叫箪瓢。
  • 古诗《诉衷情·劳生奔走困粗官》 - - 米芾 - - 劳生奔走困粗官。揽镜鬓毛斑。物外平生萧散,微宦兴阑珊。 奇胜处,每平阑。定望远。好山如画,水绕云萦,无计成闲。
  • 古诗《观梅·萧然日月岸纶巾》 - - 张镃 - - 萧然日月岸纶巾,春满幽园肯倦行。 一事尚须烦造物,看松微雨看梅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