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赵公硕的诗 > 宰余杭游洞霄·野服萧萧款翠微原文及翻译赏析

宰余杭游洞霄·野服萧萧款翠微

朝代:宋代诗人:赵公硕时间:2017-10-22
野服萧萧款翠微,虚亭高敞射晴晖。
仙归洞府云烟冷,春入名山笋蕨肥。
缓引壶觞聊自适,暂捐朱墨便忘归。
会须结屋山中住,始悟人閒万事非。

诗人赵公硕资料

宰余杭游洞霄作者赵公硕

赵公硕,[宋]浚仪(今安徽亳州东南)人。官侍郎,左朝散大夫。工书,赵不息(一一二一至一一八七)所撰宋中兴颂,为其所书。《鹤山集、祁阳县志》..... 查看详情>>

赵公硕古诗词作品: 《奉和郭使君游光福寺云閒阁二十韵》 《寄圣水照讲师》 《凌霄花为复上人作》 《积雨初霁乘兴邀王和叟赵久成二监郡游南山饮》 《春山堂·山在画堂西》 《庆元四年五月再游》 《庆元四年五月再游》 《渔家·衡岳夜来雨》 《宰余杭游洞霄》 《积雨初霁乘兴邀王和叟赵久成二监郡游南山饮于云间阁因成一诗醉书于石壁

宰余杭游洞霄·野服萧萧款翠微原文及翻译赏析

宰余杭游洞霄·野服萧萧款翠微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徐艺初招饮园馆》 - - 钱澄之 - - 此地昔閒旷,藏书初有楼。清池今更阔,老树一垣收。词客坐常满,高贤到即留。白头交累世,无碍往来游。
  • 古诗《刈菱·莲菱均水卉》 - - 弘历 - - 莲菱均水卉,却分臧与否。花固菱远逊,实亦莲为美。御湖无不有,冯生滋塞水。浮蔓易繁延,菱胜莲倍蓰。无菱处莲佳,有菱处莲毁。是谓利小人,而足害君子。爰命净刈菱,毋碍莲濯绮。扶正以祛邪,或可通政理。 ...
  • 古诗《天台梵才·惟师墨海多雄藻》 - - 宋祁 - - 惟师墨海多雄藻,具足身中无欠宝。先追禦寇跨泠风,后伴骚人拾香草。
  • 古诗《送鲊孟侍御孟有歌罢无鱼之句因嘲之》 - - 顾璘 - - 广文今在桂林居,徒壁曾无担石储。我儗封筒遥送鲊,君毋弹铗更歌鱼。
  • 古诗《宿皂口驿·倦投破驿歇征骖》 - - 杨万里 - - 倦投破驿歇征骖,喜见山光政蔚蓝。不奈东风无检束,乱吹花片点春衫。
  • 古诗《送黎樾乔侍御南归》 - - 曾国藩 - - 平生秉微抱,志与诗骚亲。孤音裂肝膈,划然震乾坤。持用告庸子,举世褒不闻。先生有妙鼻,容吾挥一斤。赏妍越恒理,逐臭诧奇芬。高歌切哀玉,吹我上青云。多誉堕盛德,虽然岂不仁。文章事微薄,在物未为珍。秋豪较得失,老死相龂龂。从今溉根本,破砚吾欲焚。...
  • 古诗《职方奉使·卧游亭在古椿园》 - - 何景明 - - 卧游亭在古椿园,万里轺车出塞垣。天马一从随汉使,星槎谁复到河源。
  • 古诗《斗法八条·接力》 - - 贾似道 - - 五日方容斗一场,若还频斗损牙关。虫儿不食因何事,蛟损牙关服食难。
  • 古诗《函关雪霁图·函关雪霁旅人稠》 - - 唐寅 - - 函关雪霁旅人稠,轻载驴骡重载牛。科斗店前山积铁,蛤蟆陵下洒倾酒。
  • 古诗《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 - 葛立方 - - 匏系坐蜗舍,秋光只檐楹。悬知西湖佳,颇困官事婴。今日复何日,綵舟天外横。木落山骨露,千螺倒澄瀛。神仙勿浪求,玉京仍五城。
  • 古诗《客中思亲·三十年前此布衣》 - - 江源 - - 三十年前此布衣,十年甘旨误庭闱。家山至日将何日,老柏苍苍已合围。
  • 古诗《君房栖玄馆·荼蘼晓泛东风骞》 - - 沈一贯 - - 荼蘼晓泛东风骞,青萝夜入棠梨轩。鹍鸡咽咽相唤去,印破西池碧玉痕。栖玄主人贪晏起,片阴忽堕江城午。吾知桃花终不言,何用欣欣解人语。
  • 古诗《送张九宣还秣陵兼忆陈少参》 - - 施闰章 - - 漫为宛水客,不共敬亭游。夹岸看枫落,孤帆带雨秋。交情存简略,诗思合穷愁。叹息元龙老,秦淮尚滞留。
  • 古诗《芦港·春涨今年足》 - - 查慎行 - - 春涨今年足,芦根上岸生。人间正炎热,物外巳秋声。
  • 古诗《过吴道士山房·逍遥潜咫尺》 - - 王廷陈 - - 逍遥潜咫尺,变化属须臾。朱雀来窥冶,苍龙为守炉。琼瑶林际草,山海壁间图。但使黄金就,宁悲白日徂。
  • 古诗《望江南·江南忆,最忆早春前》 - - 程颂万 - - 江南忆,最忆早春前。社燕晴衔飞絮影,纸鸢风扬落花天。白下梦如烟。
  • 古诗《登雄州城楼》 - - 苏颂 - - 三关相直断华戎,燕蓟山川一望中。 斥堠人间风马逸,朝廷恩广使轺通。 岁颁金絮非无策,利尽耕桑岂有穷。 自古和亲诮儒者,可怜汉将亦何功。
  • 古诗《九曲新村市》 - - 白玉蟾 - - 落日移舟上碧滩,桃花林外见青山。 耳边忽尔闻鸡犬,不遇刘郎不肯还。
  • 古诗《臙脂井·昭光殿下起楼台》 - - 范成大 - - 昭光殿下起楼台,拚得山河付酒杯。 春色已从金井去,月华空上石头来。
  • 古诗《乞荆浩画》 - - 隐峦 - -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磐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借墨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