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林泳的诗 > 杂述·书生鑽故纸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述·书生鑽故纸里

朝代:宋代诗人:林泳时间:2017-12-31
书生鑽故纸里,衲子转法华时。
易有九事未解,禅无一句可疑。

诗人林泳资料

杂述·书生鑽故纸里作者林泳

林泳,字太渊,自号艮斋,又号弓寮,南宋福建福清人。按《图绘宝鉴》作兴化人。希逸长子。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能诗,工书,善画墨竹。事迹见于《福州府志》、《宋诗纪事》、《书史会要》。..... 查看详情>>

林泳古诗词作品: 《赠俞竹心》 《杂述·弃稿谩浮瓢里去》 《杂述·书生鑽故纸里》 《宿赤岸寄太初弟》 《宿囊山怀坚师》 《扬州杂诗·雄勇将军赴上流》 《杂述·俗士心胸塞》 《扬州杂诗·角声吹月上城头》 《吴江小寺》 《读关尹子

杂述·书生鑽故纸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述·书生鑽故纸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寄原州牧使·雉岳山高秋雨晴》 - - 金九容 - - 雉岳山高秋雨晴,登楼东望看云生。黄花赤叶溪边路,潇洒仙官信马行。
  • 古诗《深山佳处子昂为宣城友人书》 - - 陆文圭 - - 岩花半识玄晖面,溪声细和谪仙诗。行云流水自今古,渔叟樵童了不知。
  • 古诗《二月廿四·太平福联》 - - 廖厚初 - - 炉鸭篆凝康乐字;烛龙辉绽吉祥花。
  • 古诗《空翠书楼·高下随山势》 - - 乾隆 - - 高下随山势,为楼在所宜。两间亦称迥,八牖恰堪披。平挹林光秀,全收峰态奇。庭阴空翠落,为忆浩然诗。
  • 古诗《山居六景·天玉泉石》 - - 杨士奇 - - 岧峣天玉峰,高出南斗上。自昔采灵芝,托身此萧爽。扫石青云生,鸣琴答泉响。已趋金门直,犹结丹霞想。
  • 古诗《北邙山歌·北邙山头森宿莽》 - - 张庚 - - 北邙山头森宿莽,北邙山下堆丛土。渭水东流无尽时,邙山北峙常如古。前栽松柏摧为薪,后栽又复根轮囷。松柏不知前与后,后人何用泣前人。
  • 古诗《敬陪直院右史上巳后一日西斋之集》 - - 叶绍翁 - -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插羽满浮寒食酒,倚栏同忆故山薇。碧桃绕观春风静,柔橹摇汀夕照微。慨想兰亭如昨日,沙鸥飞下钓鱼矶。
  • 古诗《明下童曲·仙童年八百》 - - 彭孙贻 - - 仙童年八百,雪作红肌肤。不愿寿万岁,长愿侍明姑。
  • 古诗《满江红·寄怀祖赞善勿庵》 - - 董元恺 - - 落托京华,凭坐卧高楼百尺。畅好是玉河垂柳,凤城寒食。苹果堆盘红半染,葡萄张幕青如滴。黯销魂还忆去年时,天涯隔。谁啸咏,梁园雪。空对酒,南窗月。只归来风景,不堪重说。拨刺刀鸣豉下鲙,穿泥笋迸篱边壁。倩回风迢递寄长安,云千叠。...
  • 古诗《大侄书金陵回即走西安怅然念之》 - - 孙中岳 - - 才解征鞍又远行,相看意气转纵横。故宫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风动石鲸。词笔已从梁苑秃,诗情又向灞桥生。陇头流水声幽咽,似我频年送别情。
  • 古诗《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 - 韩愈 - -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
  • 古诗《石期驿逢李明府》 - - 严嵩 - - 清苦东安令,心期得共论。官看铜绶贵,贫惜布袍温。野树依峦嶂,春江对驿门。天涯一携手,风雨送离尊。
  • 古诗《丹霞十二绝·半山亭》 - - 成鹫 - - 百城烟水总波波,一个閒人此地过。莫道閒忙分各半,上山人少下山多。
  • 古诗《冬日对花作·岁寒犹见众花新》 - - 屈大均 - - 岁寒犹见众花新,幸作长春国里人。飞雪丹成先赠妇,流霞酒熟早娱亲。
  • 古诗《十六日·山愈高时气愈深》 - - 韩淲 - - 山愈高时气愈深,水多流处影多侵。翠禽急羽知人意,时啄残英落粉心。
  • 古诗《恭和御赐阳德观碧桃溪新竹诗》 - - 慕容彦逢 - - 三千迸箨拂朝云,想见坤祇夜骏奔。嶰谷抡材闻古帝,桃溪呈瑞属神孙。如犀亟应丝纶命,带粉初萦雨露痕。欲测九重宸算永,会须亿万数灵根。
  • 古诗《送梅臞三山》 - - 胡仲弓 - - 曾共梅花约,论心到岁寒。 如何倾别酒,独自上吟鞍。 药裹留余刘,诗囊有近刊。 怀人眇云际,频展墨龙看。
  • 古诗《和曾克俊惠诗》 - - 杨万里 - - 眼底春光正入年,社前燕子已言旋。 雨多厌听鸠夫妇,病起全疏酒圣贤。 旧喜作诗今已懒,君能得句我先傅。 略无好语傥嘉惠,只麽从权只麽樵。
  • 古诗《题曹溪祖师堂》 - - 贯休 - - 皎洁曹溪月,嵯峨七宝林。空传智药记,岂见祖禅心。 信衣非苎麻,白云无知音。大哉双峰溪,万古青沉沉。
  • 古诗《送陈司马》 - - 徐凝 - - 家寄茅洞中,身游越城下。 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