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梁氏的诗 > 杂咏·松响翩清籁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咏·松响翩清籁

朝代:明代诗人:梁氏时间:2017-08-02
松响翩清籁,泉声浣俗尘。
白云堪赠客,明月解留人。

诗人梁氏资料

杂咏·松响翩清籁作者梁氏

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宋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的第..... 查看详情>>

梁氏古诗词作品: 《杂咏·松响翩清籁》 《落花·春草春风遍地覃》 《落花·翠钿无数碎寒灰》 《落花·引领韶芳君最先》 《珠·宛转谁通九曲珠》 《珀琥枕·仙苓千载赤脂殷》 《篆章·挥洒霞笺寄陇头》 《杂咏·霜杵舂清骨》 《包头·轻霞薄雾小香罗》 《落花·瑶林春意似云蒸

杂咏·松响翩清籁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咏·松响翩清籁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贺新郎·海内琼花一》 - - 宋翔凤 - - 海内琼花一。旧根芽瑶京移取,放来清绝。何意数宵嫌梦冷,为近冰肌玉骨。渐信得花魂能活。坐起盈盈浑不语,弄明珠在手琴横膝。香欲软,意先密。天街有侣仍萧屑。惜芳馨经年见后,隔多时节。箬里新芽盘散芡,都是江乡风物。道防了长涂饥渴。更有素丝盈尺在,未分时已料青衫湿。无过雁,寄...
  • 古诗《新秋瀛台杂咏》 - - 乾隆 - - 琪花瑶草露华浮,水面风来香满楼。怪厎今朝披飒爽,日交秋月节迎秋。
  • 古诗《挽郑禹功·郑公高义绝陈雷》 - - 曾几 - - 郑公高义绝陈雷,别我姑胥首重回。书迹横斜良足喜,讣音曲折可胜哀。定知泡影垂垂尽,故傍江湖得得来。俗眼看公终未是,无生灭处咏归哉。
  • 古诗《寿荣诗沈希仁为徐观求》 - - 韩雍 - - 并享遐龄并受封,佳辰常集寿筵中。共誇秀气钟贤子,齐着绯袍作醉翁。蔗境光阴应自喜,华亭风月许谁同。千年盛事君恩重,好语诸郎早效忠。
  • 古诗《句·蟹生溪味爽》 - - 高似孙 - - 蟹生溪味爽,梅报野香疏。
  • 古诗《山中懒睡·人间白日醒犹睡》 - - 王守仁 - - 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却醒。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泠泠。
  • 古诗《秋镜·当秋似明月》 - - 岑徵 - - 当秋似明月,负局不曾磨。一自盘龙铸,娥眉照几多。霜花飞扑面,冰井静无波。憔悴兼衰鬓,分明奈尔何。
  • 古诗《绋讴三叠·上谷上谷连朔漠》 - - 倪谦 - - 上谷上谷连朔漠,戍楼清切鸣鼓角。英威远振边尘空,天骄闻风尽胆落。皇天不吊心孔哀,将星夜殒何萧索。呜呼三讴兮讴已终,重城万里来悲风。
  • 古诗《咏史·方寸止知老母》 - - 王夫之 - - 方寸止知老母,始终唯报韩王。家鹜尽供玉馔,元禽长寄雕梁。
  • 古诗《杏坛别意·红杏坛前听鼓琴》 - - 陈繗 - - 红杏坛前听鼓琴,倚栏谁复赏知音。孔开早挹文风盛,颜氏偏沾化雨深。售玉已增今日价,席珍未负此生心。此行定拟乔迁去,欲写离歌不忍吟。
  • 古诗《潮生·渺渺来何处》 - - 李之世 - - 渺渺来何处,悠悠看渐盈。常随宵月长,偏傍晓霜清。澶漫原无极,迢遥似有情。物华向此度,空水自长生。
  • 古诗《玉阶怨·独坐惜罗袜》 - - 彭孙贻 - - 独坐惜罗袜,青苔生未歇。夜深梧影来,仔细寻秋月。
  • 古诗《石龙泛海作·一帆点破碧落界》 - - 莫汲 - - 一帆点破碧落界,八面展尽虚无天。柂楼长啸海波阔,今夕何夕吾其仙。
  • 古诗《赠慈上人·踏遍丛林后》 - - 赵汝燧 - - 踏遍丛林后,归来隐石崖。任梅斜到牖,听竹长侵街。挂壁尘堆笠,穿山云惹鞋。真机须要悟,馀事是持斋。
  • 古诗《酬子相·美人忽相赠》 - - 王世贞 - - 美人忽相赠,佳句比南金。客讶山涛札,予知湖海心。已能苏病骨,不必问知音。把向中庭诵,明河秋色深。
  • 古诗《久雨·颇忆家居日》 - - 刘敞 - - 颇忆家居日,朝眠一事无。迩来趋幕府,曙雨踏泥涂。城郭飞鸣鹤,阶除戏浴凫。秋风殊不远,行欲问江鲈。
  • 古诗《桂枝香·风清露细》 - - 曹贞吉 - - 风清露细。早稻熟江乡,嫩凉无比。八跪双螯郭索,迷离烟水。断芦折苇洲边憩,羡轮囷行沙如驶。寒潮来去,孤舟没灭,渔灯初起。正好是荒村雨霁。问何人笭箵,萧然汀嘴。小市平桥,过处霜天凝紫。橙黄橘绿登高会,醉东篱酒人风致。依稀记得,鱼庄设簖,夜分无寐。 ...
  • 古诗《睎真馆·小溪诘屈巧萦回》 - - 李纲 - - 小溪诘屈巧萦回,行到睎真景更奇。路转山回疑不见,此中凝望却参差。
  • 古诗《大笑菊·桃笑春风菊笑秋》 - - 史铸 - - 桃笑春风菊笑秋,冶容正色不相侔。 寒梅一笑如堪索,这笑方为是匹俦。
  • 古诗《长安路·长安九城路》 - - 皇甫冉 - -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 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