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王正煦的诗 > 赠吴恭亨联·更从何处得一妄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吴恭亨联·更从何处得一妄语

朝代:清代诗人:王正煦时间:2023-04-05
更从何处得一妄语;每于介中见其和神。

诗人王正煦资料

赠吴恭亨联·更从何处得一妄语作者王正煦

暂无该诗人相关信息。 查看详情>>

王正煦古诗词作品: 《赠吴恭亨联·更从何处得一妄语

赠吴恭亨联·更从何处得一妄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吴恭亨联·更从何处得一妄语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鲍妪八十十韵》 - - 李梦阳 - - 耋尔谁家妪,身形类鹤形。蜡开姑射宴,夕下董娥軿。席献瓜如枣,盘堆日似萍。黄山真我宅,婺女是元星。南岳先传诰,东华昨授经。岂惟仙作侣,实以德为馨。夙著宜家咏,终收烈女铭。谢兰春自秀,郗桂晚逾青。验息龟同算,占姿柏并龄。跄跄称庆地,合起寿云亭。 ...
  • 古诗《盆鱼·绿荇青萍可避阴》 - - 弘历 - - 绿荇青萍可避阴,一泓满贮足浮沉。个中也有相忘乐,不羡沧浪万丈深。
  • 古诗《至避暑山庄·晓跸乘凉喜快晴》 - - 弘历 - - 晓跸乘凉喜快晴,广仁岭过见岩城。青衿迎驾蔚文教,赤子填街豫众情。休养恒为计衣食,诘戡幸尔罢经营。今年避暑饶清暇,惟益夔夔戒满盈。
  • 古诗《寄朱饮冰·欲共谭诗一解颐》 - - 仇远 - - 欲共谭诗一解颐,停云望极思依依。梅花赋就广平老,杨柳门閒靖节归。驿路数程征马瘦,家书千里过鸿稀。思君怕倚阑干北,拄笏看山竟落晖。
  • 古诗《凤栖梧·重九后二日》 - - 朱庸斋 - - 尊酒翠微休共载。残画沧洲,绀碧年年改。黄叶西风成一派。重阳过了人空在。后约登临谁可待。故国茱萸,经乱难为佩。眼底秋光千万态。雁归正近斜阳外。
  • 古诗《和王符武·新诗能挽大风回》 - - 陈曾寿 - - 新诗能挽大风回,刻意阴何拨烬灰。顾我衰悰如井废,却看佳句得心开。浇愁已断尊中酒,望远慵寻江上台。独忆旧京嘉会地,登楼谁识仲宣哀。
  • 古诗《啸台·山月出渐高》 - - 朱彝尊 - - 山月出渐高,山泉鸣不已。登台一舒啸,四面林风起。公子鸾鹤群,形神两无累。
  • 古诗《私·一念私才起》 - - 吴与弼 - - 一念私才起,风波势便增。若非鏖战勇,方寸几时平。
  • 古诗《好事近·西湖夜归》 - - 苏轼 - -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摇兀。
  • 古诗《英华殿菩提树》 - - 乾隆 - - 何年毕钵罗,植兹清虚境。径寻有旁枝,蟠拿芝幢影。翩翩集佳鸟,团团覆金井。灵根天所遗,嘉荫越以静。我闻菩提种,物物皆具领。此树独擅名,无乃非平等。举一堪例诸,树以无知省。...
  • 古诗《乌伤王某以白石山翁法画虾索题》 - - 金鉴才 - - 草庐无事日迟迟,借取山翁笔一枝。不识今当何岁月,未曾看得水清时。
  • 古诗《韩贾·退之守潮阳》 - - 李纲 - - 退之守潮阳,戚嗟见章表。贾生傅长沙,自广托鵩鸟。拘达言虽殊,均为未能了。今我谪龙津,管库素所晓。粗令职事办,便觉溪山好。燕坐一室间,妄念悉除扫。岂复计穷通,端亦忘寿夭。回观古人心,颇叹二子小。...
  • 古诗《诗·富儿多鞅掌》 - - 寒山 - - 富儿多鞅掌,触事难祇承。仓米已赫赤,不贷人斗升。转怀钩距意,买绢先拣绫。若至临终日,吊客有苍蝇。
  • 古诗《忆旧述今次晓沧见赠十绝句》 - - 丘逢甲 - - 海国诗坛旧主盟,登台坐对玉山清。斐亭钟绝风流散,落日寒芜赤嵌城。
  • 古诗《将抵里门途中苦雨》 - - 宋荦 - - 咫尺淹归骑,荒村暮雨声。愁眠曹叔邑,梦绕宋王城。野店牛羊聚,虚檐鸟雀争。出门泥滑滑,翻羡雪中行。
  • 古诗《金丹诗诀·阴火息时阳火销》 - - 陈楠 - - 阴火息时阳火销,理分卧立顺羲爻。更随黑白天边月,六候方终晦朔交。
  • 古诗《春日郊外·城中未省有春光》 - - 唐庚 - -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 古诗《念奴娇·麦秋时候》 - - 李昴英 - - 麦秋时候,薄阴罩炎日,山行乘兴。筇屐追随多胜侣,青佩黄冠方领。坐石谈玄,听泉濯暑,直上千山顶。倚风长啸,籁鸣林谷相应。忽涌云气漫空。海吹急雨,觉冰綀微冷。洗尽人间名利障,便是蓬莱仙境。半日偷闲,一生清福,岂在荣钟鼎。青灯深夜,陶然独妙清圣。 ...
  • 古诗《诉衷情·锺山影里看楼台》 - - 仲殊 - - 锺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 古诗《惜花·蒙蒙庭树花》 - - 张籍 - - 蒙蒙庭树花,坠地无颜色。日暮东风起,飘扬玉阶侧。 残蕊在犹稀,青条耸复直。为君结芳实,令君勿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