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李世民古诗:赐萧瑀更新时间:2017-02-23
注释
⑴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⑵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⑶板荡:动乱之世。
⑷勇夫:有胆量的人。
⑸智者:有见识的人。
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诗人李世民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1.28-公元649.7.10),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 查看详情>>

诗人李世民作品: 《赋得浮桥·岸曲非千里》 《赋得夏首启节》 《赐房玄龄·太液仙舟迥》 《宴中山·驱马出辽阳》 《望送魏徵葬·阊阖总金鞍》 《咏风·萧条起关塞》 《采芙蓉·结伴戏方塘》 《帝京篇·移步出词林》 《赐魏徵诗·醽醁胜兰生》 《帝京篇·鸣笳临乐馆

古诗《赐萧瑀》的名句翻译赏析

《赐萧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