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日行》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鲍照古诗:代春日行更新时间:2017-06-07
注释
代:拟,仿作。春日行:古乐府属《杂曲歌辞》。
献岁:一年的开始。
将行:将要出游。
嘉声:美妙的声音。嘉,美好。
舻(lú):船。
棹(zhào):一种桨。
《采菱(líng)》:曲名。江南菱熟时,男女相与采摘,作歌相和。
《鹿鸣》: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是宴客的诗。
芬:指香气。
白话译文
新春始发,来到郊野游逛。
春天的山林丰茂,春天的太阳明亮。
园中鸟儿,啼鸣宛转多么动听。
梅花刚刚绽放,杨柳刚刚转青。
泛舟江上,齐举桨、船儿晃、令人吃惊。
奏起《采菱》曲,唱起《鹿鸣》歌。
微风轻吹,水上微波泛起。
拨弄琴弦,斟满酒杯。
进入莲池,攀折桂枝。
挥动艳丽的衣袖,拨开芳香的叶子。
两处相思,两不相知。
这首诗的前八句写陆游之乐。诗人将出发春游,眼见百草绿缛争茂,万木欣荣葳蕤,千山万岭都披上了青春的绿装。光明灿烂的春晖,洒满绿色大地,焕然成彩,暖气融融。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红梅在春风中第一个竞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插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春天带来的一切,都那样新鲜明丽,生意盎然。
接下去的八句再写水游之乐。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棹),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大家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入莲”四句则侧重写女子的水游之乐:她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中,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
最后两句写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之情,这是一种隐秘微妙的心理状态: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之中。当然,双方情根既已萌发,早晚必将破土而出;两颗内在炽热而外表封闭的心,早晚也将互相撞击、彼此交流:或明媒提亲,或幽期密约,或大胆私奔。这些往后的行动和结果,留下了丰富的悬念和想象的余地,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此诗结尾的妙处,即在于此。
此诗通篇三言句法,这最早源于民间谣谚。如《述异记》载吴夫差时童谣:“吴宫秋,吴王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引古谚:“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然魏晋以来,文人诗中三言者殊为罕见,因而此诗弥显别具一格,足见鲍照善于学习民歌形式并加以提高。这种通首三言,隔句押韵的歌行,具有句短拍促,节奏明快,声情骀宕的特点;与春游行进的步伐,轻舟荡桨的节奏,男女欢娱的气氛,以及整篇欢乐明快的诗情,恰好十分和谐,达到了声情与词情的完美统一。
意境优美,脉络错综,也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前八句写陆游春景,移步换形,重在声色渲染,突出明媚璀璨的良辰美景,是景中含情;游人虽在活动,然景物则处于静态。“泛舟”以下十二句写水游之乐,一句一个动作,摇曳多姿,重在突出弦歌樽酒的赏心乐事,是情中有景;船动,人动,景动,则全然动态描写。至结尾二句,重下两个“两”字,则将男女、水陆总挽作结,余意优游不竭。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诗人鲍照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鲍照

鲍照(412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 查看详情>>

诗人鲍照作品: 《春羁诗·征人叹道遐》 《采菱歌·缄叹凌珠渊》 《赠故人马子乔诗》 《王昭君·既事转蓬远》 《咏双燕诗·双燕戏云崖》 《登庐山诗·悬装乱水区》 《酒后诗》 《园中秋散诗·负疾固无豫》 《拟行路难·君不见蕣华不终朝》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

古诗《代春日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代春日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