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文言文:送孟东野序更新时间:2017-06-16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孟东野(751-814)名郊,字东野,浙江人氏,韩愈的学生和挚友,唐代著名的诗人。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早年屡试不中,直到46岁才成进士,仕途更是坎坷,直到50岁才被任命为溧阳县尉。这篇序文,就是韩愈送他去江南时的劝慰之言。文章暗喻了当政者不能任用人才,埋没人才的恶劣做法。整篇序是为孟郊的不得志鸣不平,可见韩愈对他的同情和推崇。
注释
1.挠:摇动。
2.荡:振动,振荡。
3.跃:飞溅。激:在此意为阻遏。趋:快走,此指水流迅速。
梗:堵塞。炙:烧。
4.思:思虑。怀:感伤。
5.乐:音乐。郁:郁结,蓄积。假:借助。
6.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我国古代制作乐器的八种材料,一般用来指代各种乐器。金,指钟;石,指磬;丝,指琴、瑟;竹,指箫、笛;匏,指笙、竽;土,指埙;革,指鼗、鼓;木,指祝、敔。
7.时:季节。
8.推夺:推移、交替。
9.唐:帝尧的国号,虞:帝舜的国号。咎陶:又作“皋陶”、“咎繇”。舜的臣子,掌管司法,制定法律。禹:原为舜臣,后来成为夏代第一个国王。
10.夔:舜时乐官。《韶》:相传为舜时乐曲名,由夔制作。
11.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作《五子之歌》。太康以淫佚失国,五子作歌陈述大禹的警戒。
12.伊尹:商代的贤相,作《伊训》、《太甲》等文。
13.周公:即姬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作《大诰》、《多士》、《无逸》等,相传制定了《周礼》、《仪礼》。
14.《诗》:《诗经》。《书》:《尚书》。六艺:指《诗经》、《尚书》、《易》、《礼》、《乐》、《春秋》六经。
15.孔子:儒家创始人,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集为《论语》一书。
16.木铎:木舌的铃。
17.庄周:战国时哲学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著《庄子》。荒:广大,唐:空阔。
18.屈原:战国时楚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篇。
19.臧孙辰:春秋时鲁国人,其言论见《国语》,《左传》。孟轲:战国时人,儒家代表人物,其言行见《孟子》。荀卿:战国时人,其言行见《荀子》。
20.杨朱:战国时思想家。墨翟:战国时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言行见《墨子》,管夷吾:春秋时政治家,其言论见《管子》。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其言行见《晏子春秋》。老聃:即李耳,春秋时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韩非:战国末人,法家著名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慎到:战国人,作有《慎子》、已佚。田骈:战国时人,著有《田子》,已佚。邹衍:又作驺衍,战国末人,阴阳家,著有《终始》、《大圣》。尸佼:战国人,著有《尸子》。孙武:春秋时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张仪、苏秦:战国时纵横家, 分别著有《张子》、《苏子》, 已佚。
21. 李斯: 战国末人, 曾任秦国丞相, 著有《谏逐客书》、《论督责书》, 见于 《史记》。
22. 司马迁: 西汉时人, 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著有《史记》。相如: 即司马相如, 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 西汉著名儒学家兼辞赋家, 著有 《太玄》、《法言》等。
23. 魏、晋氏: 魏、晋两朝。
24. 节: 音节、节拍。数: 频繁、细密。弛: 松懈。肆: 放肆。
25.无章:没有法度,丑:厌恶。形容词用如动词。
26.陈子昂等:均为唐代著名文学家。
27.浸淫:渗透,接近。
28.从吾游者:指跟作者学习的人。尤:特出,杰出。
29.奚以:何以。
30.役:股役,此指“供职”。释然:舒畅、开心。
作品译文
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吹动它,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是没有声响的,风激荡它,它就发出声响。水浪跳跃,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快速,是有东西阻塞了它。水沸腾了,是有东西在烧它。钟、磐一类乐器本来是没有声音的,有人敲击它就会发出声响。人在言论上也是这样,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达出来,他们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们痛哭是有所怀念。凡是从口中发出来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2] 
音乐,是由在心里郁结的情感然后向外发泄出来的,它常常借用那些发音最好的东西来发出声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是各种器物中发音最好的。自然界对于时令的变化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发音最好的东西借以发出声音。所以用鸟声表示春天,用雷声表示夏天,用虫声表示秋天,用风声表示冬天,四季的推移变化,那必定是有不得平静的原因吧![2]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善于用文辞发音的人,来借他们发音。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夏禹是最善于用文辞发音的,就借他们来发出时代的声音。夔不能用文辞发音,自己就借着《韶》 乐来发音。夏朝时,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来发音。伊尹为商朝发出了声音,周公为周朝发出了声音。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六经上的文辞,都是文辞中发音发得最好的。周朝衰落时,孔子一班人发出了声音,他们的声音宏大而且传得长远。《论语》说: “上天要让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难道不是真的吗? 周朝末期,庄周用他广大无边的文辞来发出声音。楚,是一个大国,到了灭亡时屈原用楚辞来发出声音。臧孙辰、孟轲、荀卿用儒道学说来发出声音。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一类人,都用他们各自的学说来发出声音。秦朝兴起时,李斯用文辞来发出声音。汉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等是最善于用文辞发出声音的。这以下到魏、晋两朝,用文辞发出声音的人都赶不上古代,但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用文辞发出的声音清丽而浮华,节奏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哀婉,思想松弛而放纵,他们作的文章,杂乱而没有法度。这大概是上天认为他们德行不好而不肯照顾他们吧! 为什么不让发音最好的人来发出声音呢?[2] 
唐朝得到天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是用他们的才能、用文辞来发出声音的。那些活在世上晚于他们的人中间,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来发出声音。他的诗超过魏晋的作品,其中精妙的已经赶得上古代作品,其它作品也逐渐接近汉朝作品的水平了。同我一起交游的人中,李翱和张籍是其中突出的。这三个人用文辞发出声音的确是很好的,但是不知道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而使他们为国家的兴盛发出声音呢? 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悲伤愁苦,让他们为自己的不幸发出声音呢? 这三个人的命运,就决定于上天了。他们身居高位,有什么可高兴呢,身居下位,又有什么可悲哀呢! 东野这次到江南去任职,好像心里放不开似的,所以我讲了命运由上天决定的道理来安慰他。

诗人韩愈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送孟东野序》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