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更新时间:2017-03-17
⑴杨齐贤曰:太白自注:“时在当涂。”即今之太平也。黄山在城北,凌歊台在其上。《太平府志》:黄山在郡治北五里,高四十丈,山如初月形。旧传浮丘公牧鸡于此,亦名浮丘山。上有宋孝武避暑离官及凌歊台遗址。陆放翁《入蜀记》:凌歊台正如凤凰台之类,特因山巅名之。宋高祖所营,面势虚旷,高出氛埃之表,南望青山,龙山、九井诸峰,如在几席。稍西江中二小山相对,云东梁、西梁也。北户临和州新城,楼橹历历可辨。盖自绝江至和州,财十余里。溧阳,宣州县名,隶江南东道。华阴,郡名,即华州,隶关内道。
⑵张华《禽经注》:“鸾者,凤凰之亚,始生类凤,久则五彩变易。”
⑶高诱《淮南子注》:“翱翔,鸟之高飞,翼上下曰翱,直刺不动曰翔。”
⑷琼树,凤所栖食之树。
⑸郭璞诗:“朱曦将由白。”李善注:“朱曦,日也。”
⑹《左传》:秦于是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⑺《旧唐书》:天宝六载,自五月不雨,至秋七月乙酉,以旱命宰相、台寺、府县录系囚,死罪决杖配流,徒以下特免,庚寅始雨。九载三月,时久旱,制停封西岳。五月庚寅,以旱录囚徒。盖天宝时京师之旱,见于史者有二,未详此诗作于何年。《后汉书》: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零礼求雨,反拘朱索社,伐朱鼓。《春秋繁露》:求雨,开神山神渊,积薪,夜击鼓噪而燔之。《文章正宗》:《神农求雨书》:“祈而不雨,则积薪击鼓而焚神山。”
⑻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漕,水运也。”鲍照诗:“家世宅关辅。”李善注:“关,关中也。”《汉书》曰:“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
⑼潘岳《西征赋》:“牧疲人于西夏。”
⑽《尚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⑾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李善注:“金闺,金马门也。”
⑿王逸《九思》:“缘天梯兮北上,登太乙兮玉台。”
⒀《宜都记》: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
⒁《通典》:宣州当涂县有牛渚析,亦谓之采石,险固可守处。
⒂杨齐贤曰:华阴,在洛阳之西。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https://www.gushilai.com/gushi/denghuangshanlingxiaotaisongzudi48.html

《送储邕之武昌》是诗人李白的五言排律,[1]  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7卷第33首。[2]  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是说因送朋友而引起对武昌的怀念,中间四句是写与储邕的惜别之情,末后四句是送别时的祝托话。此诗全幅结体飘逸秀丽,自然浑成,情趣盎然。此诗以古风起法运作排律,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武昌的怀念和对储邕的留恋,表达出李白待人至诚,朋友之间的深切情意。

诗人李白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