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行》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杜鹃行更新时间:2020-03-05
仇兆鳌《杜诗详注》:《杜鹃行》,伤旧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鹃,怜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犹存焉。
中间八句悯杜鹃形声之哀惨。君臣旧礼,承哺雏。伏树号呼,自伤孤立也。哀声流血,承号呼。含愤包羞,备言失所也。《杜臆》:伤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达。
末四句致感慨悲痛之意。当殿群趋,遥应蜀天子。
此诗分三段。中间八句,首尾各四句。朱鹤龄注: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国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意所本也。
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鹃行》以伤之。
黄鹤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成疾。诗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
卢元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
或疑劫迁西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鸟也。
⑴韦偃,唐代画家,善画马。题壁上,唐人好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这里的壁,就是草堂的墙壁。
⑵别我,向我告别。有所适,要到其一地方去。安史之乱,造成“天下学士亦奔波”的局面,名画家也四处漂泊。韦偃离开成都,大概也是为了谋生。
⑶怜,爱。韦偃知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⑷这句是加一倍写法。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韦偃画千里马只用秃笔。说“戏拈”,写韦造诣之高。画来全不费力,只如游戏。
⑸歘见,即忽见。写其神速。麒麟,传说是一种瑞兽,也善走,故以喻良马。“出”字与《丹青引》“须臾九正真龙出”同妙。以假为真。
⑹坐看,犹眼看。当,对也。这句专写一首长鸣的那匹马,大概在这匹马的面前展开一条长道。句意谓千里之遥,眼看就要消失在它的霜蹄之下。可与“所向无空阔”(《房兵曹胡马》)一句互参。《庄子·马蹄篇》:“马蹄可以践霜雪。”故谓马蹄为霜蹄。亦犹松柏耐霜雪,故称松根为“霜根”。
⑺杜甫总是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那怕是一些题画的诗也往往流露出这种爱国精神。因此,浦起龙说:”结联,见公本色。”

诗人杜甫资料

鉴赏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古诗《杜鹃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杜鹃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