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讽·合浦无明珠》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贺古诗:感讽·合浦无明珠更新时间:2020-04-13
《感讽五首》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组讽喻诗。第一首诗揭露官吏残酷剥削百姓的事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愤慨;第二首诗凭吊贾谊之墓,表达失意文人对进入官僚体系的渴望、焦虑、怨恨和绝望;第三首诗抒写死葬之悲与生命之弱,表现出对生存的焦虑;第四首诗表达对眼前市井众生的观感;第五首诗以写景为主,最后发出读书无成的感慨。这五首诗内容较杂,从不同角度对现实进行讽喻,展现出作者在所面临的不愿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秩序面前复杂的观望者心态。诗中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诗人借助新奇美妙的形象,准确生动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是李贺对现实有所感慨而作的一组讽喻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当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李贺担任奉礼郎期间。
注释
①合浦:汉郡名,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
②龙洲:龙阳洲,今属湖南省汉寿县。木奴:柑橘树。
③造化力:大自然创造化育万物的能力。一作“造物力”。
④给(jǐ):供给,满足。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太守或刺史的尊称。
⑤蠕蠕:昆虫爬动的样子。
⑥狞色:狰狞的脸色。虬紫须:蜷曲的紫色胡须。虬,蜷曲。
⑦方板:公文,这里指催税收的文告。
⑧焉得:怎么会。诣:一作“请”。
⑨桑牙:桑芽。牙,通“芽”。
⑩会待:等待,等到。春日晏:春末,晚春。
⑪掷掉:转动。
⑫通言语:对话。
⑬小姑:丈夫的妹妹。具:备办。黄粱:指小米饭。
⑭踏飧(sūn):吞食,饱食。
⑮簿吏:主管钱粮文书的小官。
白话译文
盛产明珠的合浦,如今已无明珠,盛产柑橘的龙洲,如今已无橘树。
可见大自然尽管能创造万物,州郡长官们的贪求也难以满足。
江南的织妇们还未开始纺织,她们孵化的蚕儿刚刚开始蠕动。
县官老爷骑马来临,撅着紫色的胡须,脸色狰狞。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方纸,上面写着几行征税的通知。
“要不是太守大人发了牌气,我怎会来到你这小小的居室!”
织妇跪拜向县官求乞:“桑树才刚发出幼嫩的芽子,
要等到春末的时候,丝车才能转动缫丝。”
织妇向县官通言语,小姑子把黄粱饭准备。
县官酒足饭饱刚刚离去,紧接着又进来小吏收税。

诗人李贺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贺作品: 《申胡子觱篥歌》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 《感讽·奇俊无少年》 《追赋画江潭苑》 《赠陈商·长安有男儿》 《新夏歌·晓木千笼真蜡彩》 《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 《春坊正字剑子歌》 《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秀才留之不得后生感忆座人制诗嘲谢贺复继》 《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

《感讽·合浦无明珠》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