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陈子昂古诗: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更新时间:2017-03-06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将军再度出塞,姓陆的县令写诗赠别,诗人遵循该诗原韵,运用描写、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热烈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
诗人一落笔就以“忽闻”两字表达了意想不到的惊叹,同时,又用“天上将”盛赞了将军的神武智勇。为下文写他再次驰骋疆场的壮举作了铺垫。三、四句,紧承第二句,以“始返”与“还向”相呼应,简洁流畅地表现了将军的西征北战,奔驰不息。他刚从遥远的“楼兰国”返回,现在又要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朔方城”。但是为了安邦御敌,这个以赫赫战功赢得天将之称的将军急国家之所急,不贪图安逸享乐,品德非常高尚。
“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是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诗中没有表现军旅的艰辛,也没有渲染战斗的激烈悲壮,而是突出表现了将军的指挥才能,刻划了一个威仪堂堂、谙熟六韬,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他骑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像星空一样壮观神秘的军阵,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营寨。接着,诗人又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暗示征战的必胜。嘹亮的号角声和军旗上闪耀的春色透露,全军士气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将军的神武,也借这两句氛围描写得到了渲染烘托。在这六句中,诗人分别使用了“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把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英勇雄壮、声势震天的军阵场景,大大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借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寇立功,封定远侯的事例,肯定书生出身的将军定会建立名垂青史的功业。诗人先用反诘词“宁知”领起,于后又以“犹是释疑”,避免了平铺直叙,表达了对将军的殷切期望。
此诗气势激昂雄健,体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初唐气象。诗中多处用典,或暗或明,羚羊挂角,纵横开阖,语出自然,浑然一体,实为大家手笔。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称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由此诗观之,此言并不为过。
陈子昂在七世纪八十年代写于洛阳的作品,表现了对描写对句的日益熟练,不是上官体的严谨板滞形式,而是充满生气,这种生气有时与对偶句的内在节制形成对立。
“伐木”是《诗经》篇名(第165首),传统的毛诗解释成与寻求伴侣有关。第十一句主要指落日使作者意识到必须返回,但在字面翻译上很难不将此译成直观的意象。
陈子昂的描写技巧比同时代人更具特色,更富有生气。正如同时或稍早的卢照邻等诗人一样,他们日益倾向于按叙述的次序安排对句。此诗写作者溯溪而上,越来越深入山中,直到天色已晚,仍依恋着不想转回。虽然这首诗按次序叙述,并透露了隐逸信息,其形式基本上还是宫廷诗常用的三部式,不过开头及结尾各由一联扩展为两联。伴随着三部式的是迅速转换的情调,从轻快的速度,兴致勃勃的伴侣,转变到明媚然而孤寂的景象——烟雾弥漫的沙洲和闪闪发光的山峰和倒影,从这里再转换到隐士生活的忧伤情绪,以此表达诗人逃避人类社会的愿望。

诗人陈子昂资料

鉴赏作者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 查看详情>>

诗人陈子昂作品: 《观荆玉篇》 《感遇诗·玄蝉号白露》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群公集毕氏林亭》 《感遇诗·吾观昆仑化》 《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 《感遇诗·白日每不归》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宿襄河驿浦·沿流辞北渚》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