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十里田田荷芰风》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王士祯古诗:即事·十里田田荷芰风更新时间:2020-03-06
王渔洋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其实渔洋正是从描绘家乡的风光起步,开始他的创作道路的,乡村题材的创作蕴含了渔洋对故乡山东新城的热爱和童年生活的追忆。由于这种种原因,渔洋的田园诗往往具有一种虚实相融的特点,景外之意颇多,当然这又成为神韵风格的某种体现了。
此诗题为“即事”,写的是即目所见的湖景。时值初夏,湖面一片丰满硕大的荷叶,中间簇拥着无数清香四溢、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风过,荷叶轻摆,仿佛掀起一层厚厚的碧色波浪。“田田”一词在西汉乐府中就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除非你亲眼见过江南的荷塘,否则难以想像它表现的那种荷叶相连相靠,自在自足的神境。第二句写湖中的小舟。高高的荷叶隐没了小船,不驶到近处,根本看不见。诗人用了一个“出”字,它把“莲花过人头”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前两句是泛写,后两句才是重点刻画,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般人们称诗歌的简笔勾勒为白描,其实白描正可分为泛写和特写两种。黄昏时分,暮霭渐渐升起,湖面不觉转向暝色,此时天空尚残留着几缕红霞,霞光反折下来,湖面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红雾般的折光中。末了一句写舟人动作最为传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舟人们正在交谈,其中一人用手指着天上几缕火红的彩霞。诗人在描写时,特别点出了动作的方位,意味深长。渔人们在捕鱼,并没有为欣赏彩霞而停手转身,背着身指是很自然的,这是其一。霞光四映,无处不有,看见身边的彩光,自可想像天上的彩霞,这是其二。其实渔人们对这幅美景早已熟悉,不用看就知道,知道了还是忍不住要赞美,这是其三。诗人在描写这个画面时,对这种生活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默契的程度,所以能抓住这最有韵味的动作,来精确传神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分四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宋中地区的繁华;十三句至二十句为第二段写与高适、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为第三段写唐明皇开边之事;最后十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乱离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现实经历的生动描述,又有几十年来郁积于心中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此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居留夔州。诗人故地重游,触动诗人对李白、高适亡友的怀念,作《昔游》续篇。

诗人王士祯资料

赏析作者王士祯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 查看详情>>

诗人王士祯作品: 《凤阳鼓楼楹联》 《冶春·今有东风太狡狯》 《高邮雨泊》 《秦淮杂诗·旧院风流数顿杨》 《题烟江叠嶂堂》 《点绛唇·春词》 《初春济南作》 《题吴历画·蟹舍渔湾入杳冥》 《秋柳·桃根桃叶镇相连》 《题述鹿轩诗二绝句

《即事·十里田田荷芰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