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刘邦论得天下之道更新时间:2019-12-17
作品注释
帝:指汉高祖刘邦。
上:尊指刘邦
使:派
与:赐予
隐:隐瞒
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
晌馈:军饷。
范增:项羽的谋士。
连:联合。
略:夺取
填:通“镇”安宁。这里是“使。。。。。安宁”的意思。
禽:同“擒”擒获。
然:这样
者:的人
因:就
然:同
说:陈述
害:嫉妒
置;安排、安置
夫(fú):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白话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
注释
1、行部:巡视州郡。
2、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3、使君:汉代称刺吏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文中指郭伋(ji)。
4、素:平时,一向
5、至:到
6、乃:才
7、乃:却
8、尊:尊严
9、期:期限
翻译
汉朝时代,有一个姓郭名叫伋的,表字叫做细侯,是茂陵地方的人,在并州地方做太守官。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到任不久便要去巡行部属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个小孩子,各自带了一根竹马,在道路旁拜迎。问他什么日子才可以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可是郭伋巡视回来,比从前告诉小孩们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怕失去信用,就在野亭里住着,等到约定的日期,才走进境里来。以太守的尊严,和儿童在道路旁边说话,也不愿失信于儿童。郭伋宁愿在野亭再住一天来等候期限,可见他诚信到了极点啊。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