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谣》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杨维桢古诗:庐山瀑布谣更新时间:2021-01-10
登高揽胜,形诸诗咏,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根据艺术创作的“约化”要求,独选了雄丽壮观的瀑布作为描写对象。庐山瀑布,是历代诗人写得烂熟的景观,而作者此诗又能独辟蹊径,同中见异,匠心独运,创造出新的意境。
全诗十二句,分前后两段。前段六句,先从正面作比拟,描绘瀑布壮观,然后以奇特大胆的想像进行渲染;后段六句,写奇景中的奇人,末仍归到瀑布。诗中先把瀑布比喻为银河决口,倾泻在突兀凌霄的庐山最高峰一一五老峰前。旋即又把瀑布想象成天仙织的“素练”,垂天直下。作者情思更加奔涌,竟然想拿“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接下来写贯云石好似李白,夜间无酒解渴,便骑鲸吸干海水。这海水化作“十万丈”的“玉虹”,从天上倒挂下来,泻入清冷的深渊。
此诗写得雄奇俊迈,超凡脱尘,风格豪放而飘逸,恢宏而清雅,雄浑壮阔,想象奇妙,气势畅达,绘声绘影,比喻生动,表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富有浪漫主义情调,读之如临其境,体会深切。杨维桢继承了李白、李贺的险怪诗风,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
作者很注意锤字练句,然又不露斧痕,诗风自然清新,直追李白。李白所作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享誉古今,而杨维桢这首乐府诗《庐山瀑布谣》也足以与李诗相媲美。元诗成就虽不算太高,但在反拨宋诗之弊,恢复形象思维的诗歌创作方法这方面,它是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的。此诗是元诗中的优秀代表作。它的一系列瑰丽奇伟的意象构成一种神妙、开阔的境界,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使欣赏者“瞻言而见貌"(《文心雕龙·物色》),诗意浓郁,感染力强,体现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
《鸿门会》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刘邦、项羽鸿门之会。此诗前六句,写秦末大乱,楚、汉抗争,作时代氛围的刻画;中间六句,从大形势的渲染跳到宴会上,分别描写刘、项双方:刘邦的志向、实力,项羽的气概、军威;后四句则概括了鸿门会的结局,以刘邦溜回军中,范增撞碎玉斗宣告了鸿门会的结束。全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炼,事至繁而笔极简,造语奇崛,意境幽诡。
秦朝末年的鸿门会,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有详细记载。而杨维桢生活在元代末期,其所处的时代与秦末有很多相似之处:尖锐的社会矛盾,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长期的战乱纷争,这些也都是元末社会的特点。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先后起兵抗元,后来又相互争杀,角逐帝王的宝座,与秦末刘项之争如出一辙。杨维桢在元末因避兵乱,曾隐居富春山,又徙钱塘,再徙松江,他曾先后拒绝张士诚、朱元璋的礼聘,时事的风云变幻,他都感受很深。此诗即是杨维桢以鸿门会这一史事为题材的咏史之作。

诗人杨维桢资料

赏析作者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 查看详情>>

诗人杨维桢作品: 《蹋蹴篇·江南女儿花娟娟》 《铁城谣·蒸土筑城城上铁》 《竹枝词·一緺凤髻绿如云》 《老奴·张老奴》 《和卢养元书事》 《存与篇·东家万金产》 《小临海曲·海上双雷岛》 《题陶渊明漉酒图》 《回上张太尉》 《桂水五千里·桂水五千里

《庐山瀑布谣》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