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行云·和赵修全韵》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吴文英古诗:梦行云·和赵修全韵更新时间:2018-03-28
《梦行云·和赵修全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咏调名本意,上片描述夏日有伊人懒睡入梦;下片以春、秋二景来衬托夏景的美好,抒发对夏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梦行云》,原注:即《六么·花十八》。而《六么·花十八》系舞曲名,《茶香室丛钞》说:“乐府六么曲有花十八。《碧鸡漫志》云:‘欧阳永叔诗‘贪看六么花十八’”。那么《梦行云》词调,系从此中借用而来。双调,六十七字,上片七句五仄韵,下片八句三仄韵。    
“簟波”三句,写佳人的懒睡状。“縠”,本是指有皱纹的纱,这里借代为皱纹。此言长夏无事,伊人一清早仍旧舒适地躺在细竹编成的簟席上懒床不起。身上因为久睡,而印上了许多细密的皱纹。早炊已经烧好,但是床上之人,却还是没有睡够的样子。“青奴”两句,写祛暑的用具,并点明此系夏景。“青奴”,竹夫人的别名,即是祛暑用的竹笼。炎夏睡时人用手脚抱缠竹笼,感受到竹器的清凉而祛暑热。黄庭坚《青奴诗序》说:“赵子充示竹夫人诗,乃凉寝器,然憩背休膝,似非夫人之职,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长,故易名青奴”。“未拌”,“拌”,南方言挥弃物叫拌。故“未拌”,即没有抛弃之意。此言做工细腻的竹夫人上还绣有众多的真珠,使人在长夏中更易祛除暑热,所以这时候伊人还舍不得将它丢弃,而仍是抱着它祛除暑热。“素莲”两句,以外物衬伊人的懒睡。“素莲”,白莲花。“玉搔头”,即玉簪,刘禹锡《春词》诗说:“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此言园池中的白莲花因为无人观赏而自怨自艾地在风中摇曳着。而床上的伊人却因为“眠未足”,仍旧浓睡入梦,连头上的玉搔头斜坠下来掉在地上,她也不知道。上片述夏日有伊人懒睡入梦,以扣词调的原意。  
“ 画栏”四句,述睡处景色兼状美人的睡醒态。此言伊人住的画楼旁水而筑,栏杆外就是一泓碧水。室外还有柳枝伴随着细雨,在微风中摇摆飘舞着。睡中乍醒的佳人青丝纷乱,好象是刚洗过头似的将头发随意地披散在身上。“娇笙”两句,一转而以深秋景色作比。此言如果到了深秋之时,那末画楼外的花园里,就只会有寒蝉在有一声、没一声地娇声细气地呜咽、凄鸣着。“翠阴”两句,承上再以夏景与春景作比较。此言现在夏天的晚景,显得更为迷人。一到晚上,有浓浓的树荫陪伴着溶溶的月色,这景色不但比深秋凄凉的景色好得多,而且也胜过了万花似锦的春夜。所以,大可不必担心:那春天真是过去得太快了呀。下片以春、秋二景来衬托夏景的美好,这也是从词调意思上引申发挥的有感而言。

诗人吴文英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 查看详情>>

诗人吴文英作品: 《探芳新·九街头》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还京乐·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 《一剪梅·赠友人》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花心动·郭清华新轩》 《扫花游/扫地游·春雪》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祝英台近·上元》 《高阳台·风袅垂杨

《梦行云·和赵修全韵》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