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行》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渼陂行更新时间:2017-03-31
注释
渼陂,因水味美,故配水以为名。
【朱注】《长安志》,渼陂,在鄠县西五里,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
《说文》:渼陂,在京兆渼县,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荥水。
《杜臆》:胡松《游记》云误陂上为紫阁峰,峰下陂水澄湛,环抱山麓,方广可数里,中有芙蕖、凫雁之属。
【钱笺】《通志》:元末,游兵决水取鱼,陂涸为田。
【邵注】泽障曰陂。
岑参兄弟皆好奇①,携我远来游渼陂②。天地黤惨忽异色③,波涛万顷堆琉璃④。
(此遥望渼陂,在未开舟时。【邵注】黤惨,天色昏黑。琉璃,涌波清彻也。)
①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
②陆机诗,“友朋自远来。”
③王粲《登楼赋》:“天惨惨而无色。”
④江总诗:“丹水波涛泛。”《世说》:郭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波。”梁简文帝诗:“云开玛瑙叶,水净琉璃波。”
琉璃汗漫泛舟入①,事殊兴极忧思集②。鼍作鲸吞不复知③,恶风白浪何嗟及④。
(此放舟入陂,陡遇风波险阻也。)
①《淮南子》:“徒倚于汗漫之宇。”张衡赋:“布濩汗漫。”《国语》:秦泛舟于河。
②王粲诗:“忧思壮难任。”
③《说文》:“鼍,水虫,似蜥蜴而长大。”《吴都赋》:“长鲸吞航。”
④《西京杂记》:昔人有游东海者,即而风恶。何逊诗:“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诗》:“何嗟及矣。”
主人锦帆相为开①,舟子喜甚无氛埃②。凫鷖散乱棹讴发③,丝管凋嗽空翠来④。
(此泛舟佳景,时已风恬浪静矣。棹讴齐发,故凫鷖惊飞,此倒装句也。丝管方鸣,值云净天空,言晴霁景象。)
①阴铿诗:“平湖锦帆张。”
②《诗》:“招招舟子。”《楚辞》:“氛埃辟而清凉。”
③《诗》:“凫鷖在泾。”《诗注》:“毛苌曰:凫鷖水鸟。鷖,凫属。”《苍颉解诂》:“鷖,鸥也。”。《列子》:“始惊骇散乱矣。”何逊诗:“中川闻棹讴。”
④《前汉·志》:丝曰弦,竹曰管。鲍照诗:“丝管感暮情。”《记》:“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注:“噍与瞅同。”陈后主诗:“歇雾含空翠。”
沉竿续缦深莫测①,菱叶荷花净如拭②。宛在中流渤澥清③,下归无极终南黑④。
(此从水边泛入中央。澥渤清,言水色空旷。下无极,言山峰倒映。)
①缦,丝弦也,王粲《游海赋》:“其深不测。”
②古乐府《采莲曲》:“泛舟采菱叶。”《诗》:“隰有荷华。”谢朓诗:“澄江净如练。”【山谷注】《杂记》:“雍人拭羊。”注:“拭,净也。”
③《诗》:“宛在水中央。”汉武帝曲:“横中流兮扬素波。”相如《子虚赋》:“俘渤澥。”应劲注:“渤澥,海之别枝也。”
④谢朓诗:“汉广流无极。”《诗》:“终南何有。”毛苌曰:“终南,周之名山。”《雍录》:渼陂源出终南山。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①。船舷瞑戛云际寺②,水面月出蓝田关③。
(此从中流移近南岸。袅窕,山影动摇。冲融,水波平定。日色将暝,船历寺前。蓝田月出,光照水中。此记黄昏之景也。)
①《海赋》:“冲融滉■。”
②郭璞《江赋》:“咏采菱以扣舷。”《广韵》:“舷,船边也。”谢灵运诗:“瞑还云际宿。”《长安志》:云际山大定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正韵》:“戛,铄也”。此谓船舷经过之声。
③《诗》:“月出皎兮。”蓝田关,在蓝田县东南六十八里,即秦峣关也。《雍录》:峣关,在渼陂东南。
此时骊龙亦吐珠①,冯夷击鼓群龙趋②。湘妃汉女出歌舞③,金支翠旗光有无④。
(此写月下见闻之状。灯火遥映,如骊龙吐珠。音乐远闻,如冯夷击鼓。晚舟移棹,如群龙争趋。美人在舟,依稀湘妃汉女。服饰鲜丽,仿佛金支翠旗。张綖谓“月出而乐作,光若神游异境”,是也。)
①《庄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能得珠者,必遭其睡。”
②《海赋》:“冰夷倚浪以傲睨。”注:“冰夷,水仙人也。”郭璞云:“冰夷,冯夷也。”《楚辞》:“令海若,舞冯夷。”《洛神赋》:“冯夷击鼓,女娲清歌。”《搜神记》:冯夷,潼乡堤旨人,以八月上衷日渡河死,上帝署为河伯。《易》:“见群龙无首。”张衡《西京赋》:“万骑龙趋。”
③《列女传》:舜崩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列仙传》:郑交甫游汉江,见二女解佩与之。《洛神赋》:“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后汉·刘盆子传》:“共击鼓歌舞。”
④《前汉·志》:《房中歌》:“金支秀华。”注:“乐上众饰,有流翅羽葆,以黄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夏侯湛《禊赋》:“擢翠旗,垂繁缨。”《子虚赋》:”览于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①,苍茫不晓神灵意②。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③。
(末乃触景生情,有哀乐无常之感。见雷雨变幻,因知自少至老,俱当如是观,此推开作结。吴论:哀,顶鲸鼍雷雨等句。乐,顶锦帆丝管等句。此章七段,各四句分截。)
①《左传》:“天威不违颜咫尺。”《易》:“雷雨之动满盈。”
②沈约诗:“出涨海之苍茫。”《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
③汉武帝《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列子》:“哀乐不能移。”张綖曰:好奇二句,乃全篇之眼。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诗语亦奇,骊龙四句,设想更奇。初学若以实理泥之,几于难解,熟读《楚辞》,方知寓言佳处。
朱鹤龄曰:始而天地变色,风浪堪忧,既而开霁放舟,冲融袅窕,终而仙灵冥接,雷雨苍茫,只一游陂时,情景迭变已如此。况自少壮至老,哀乐之感,何可胜穷,此孔子所以叹逝水,庄生所以悲藏舟也。
卢世浓曰:此歌变眩百怪,乍阴乍阳,读至收卷数语,肃肃恍恍,萧萧悠悠,屈大夫《九歌》耶?汉武皇《秋风》耶?
此篇第六段,托假象以写真景,本于汉《艳歌》,其辞云:“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
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
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
姮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轮舆。”少陵盖善于摹古矣。
白话译文
岑参兄弟都喜欢寻幽探奇,
带我远道来一起游览渼陂这个地方。
忽然间天地昏暗,呈现出了奇异的颜色,
波涛万里涌来,清澈如同琉璃宝石。
水势浩瀚,如琉璃一样的波涛涌起,此时要浮舟而入,
此事绝非小可,但他们(指岑参兄弟)兴致极高,实在令人忧思凝集。
到那时就不再知道鼍龙如何发怒,如何被鲸鱼吞食,
面对风波险恶的白浪滔天,如何来得及抒发慨叹?
主人指使将船帆相继打开,
船夫十分喜欢风平浪静没有尘雾的天气。
行船时歌声齐发,惊散了水中的野鸭和水鸥,
丝管齐鸣,唤来了满眼绿色的草木,一片晴霁景象。
将竹竿探入水中或将丝线连结起来也难以测出水的深浅,
那水面上的菱叶、荷花像擦试过一样的干净。
船到湖心仿佛到了空旷清澈的渤海,
终南山峰倒映于无边无际的湖中也变成了黑色。
渼陂的南半湖全部侵满了终南山的倒影,
那倒影轻轻地摇动于平静的水面之间。
黄昏时船舷擦过天际山的大定寺,
渼陂水面上倒映的月光正是东南方从蓝田关上升起的月轮。
夜晚渼陂湖岸的灯火遥映,如同骊龙吐珠,
音乐远闻,如冯夷击鼓,游船竟渡犹如群龙趋逐。
游船上的美女若湘妃汉女再现,为人们载歌载舞,
金支、翠旗的光芒随月光闪烁,时隐时现。
片刻之后,就看到云气低沉,于是担心雷雨将至,
苍茫之中,真不晓得神灵是何心思。
由此可见想到人生年轻力壮能有多久,老年将至怎么办?
人生的哀乐交替一贯如此,这样的时候不能经过多少!
开篇二句交待游览缘由后,即迅疾转入对渼陂景色的描写,暗示对渼陂向往已久,诗写岑参兄弟之“好奇”实亦诗人自己之“好奇”。
然而不料风云空变,刚到渼陂即逢狂风大作,天色骤变,渼陂顿时波涛万顷,天地暗淡,本来极高的兴致一下子变成了忧思,是否会葬身鱼腹已难逆料,而眼前的恶风巨浪更随时会将小舟掀翻水底,“何嗟及”表明了这时的真实感受。
俗话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急风骤雨来得突然,去得也迅疾,忽而风平浪静,众多游船升起了片片锦帆,一时间歌声四起,水鸟轻飞,特别是雨后空气特别清新,菱叶荷花干净得如同刚刚洗过,终南山倒映于水中,水波荡漾,如梦如幻,使游人沉浸其间,几乎忘却了时间,船到云际寺时天色已昏暗下来,不久一轮月魄跃出蓝田关映入水面,更是如诗如画。
正是在这样梦幻般感受中,诗人进而驰动神奇的联想。
“骊龙吐珠”、“冯夷击鼓”、“湘妃歌舞”、“金枝翠羽”一时并集,简直进入了神仙境界!
杜甫诗向以写实著称,山水写景也被人称为“图经”,因此这首诗的神奇想象就特别引人注目,体现了杜甫诗艺术创造的多样性成就。

诗人杜甫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渼陂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