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月·芳菲歇》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向子湮古诗:秦楼月·芳菲歇更新时间:2018-05-13
注释
⑴秦楼月:又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一字。后段五句﹐三仄韵﹐一叠句﹐二十五字。
⑵芳菲歇(xiē):指春残花谢的景况。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⑶故园:这里指沦陷的国土。
⑷目断:望断。
⑸可堪(kān):何况。
⑹乾龙节:四月十三日为宋钦宗赵桓诞辰,定名乾龙节。
⑺啼(tí)血:陈藏器《本草拾遗》谓杜鹃“啼至血出乃止”。这里指词人悲痛至极。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起句”芳菲歇”三字,将春光消逝的景象写的似实而虚。但是在这里,春逝只是一个引发忧伤情感的契机,用于起兴。“故园目断伤心切”一句中,“伤心切”是词人内心感情最真实的表达。接着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景与情浑然交融在一起。
下阕起笔的“可堪”二字,生发出一种反问之意。这是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乾龙节本来是个欢庆的节日,但由于北宋王朝已经覆亡,徽钦二宗成为俘虏,这个节日已成为耻辱的象征。词人抚今追昔,万千感触,引出了“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充份的刻画了词人内心极度的愤恨和悲哀之情。
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空啼血”则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是用以引起下文情感。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直指故国愁思,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悲愤。
全词从春尽花谢落墨,联想到中原“故庐”,再推及整个沦陷的北方,更想到身陷异地的钦宗帝后,最后以悲凉的景语作结。情景交融而又一波三折地抒发了词人对故居的怀念,对中原沦丧的痛心和对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从词律看,本词选用入声韵,短促急藏,对情感表达起到了助推作用。从行文看,本词使用叠句,不仅加强了音调和谐之美,而且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勾连作用,使全文结构更加自然、严谨。

诗人向子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向子湮

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人。南宋初年官员,左仆射向敏中玄孙,钦圣皇后向氏堂侄,哲宗元符三年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 查看详情>>

诗人向子湮作品: 《西江月·风响蕉林似雨》 《点绛唇·绿水池塘》 《鹧鸪天·几处秋千懒未收》 《点绛唇·冰雪肌肤》 《浣溪沙·守得梅开著意看》 《浣溪沙·花样风流柳样娇》 《虞美人·淮阳堂上曾相对》 《相见欢·桃源深闭春风》 《鹊桥仙·飞云多态》 《满庭芳·瑟瑟金风

《秦楼月·芳菲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