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前言

朝代:南北朝诗人:郦道元文言文:三峡更新时间:2017-03-24
《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北魏宣武帝时期,作者来到三峡地区,被三峡壮丽的山水美景所吸引,那儿的山高大雄伟,水湍急迅猛。然而当作者听到凄惨的猿鸣,心情也变得寂寞凄凉起来,又得知三峡地区关税沉重,渔民的生活十分悲惨、艰险和痛苦,作者有感而发,创作了此篇。
注释
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quē),通“缺”,中断,空缺。
3.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4.隐:遮蔽。
5.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6.亭午:正午。
7.夜分:半夜。
8.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0.沿:顺流而下。
11.溯:逆流而上。
12.或:假如。
13.王命:皇帝的命令。
14.宣:宣布,传播,传达。
15.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16.江陵:今湖北江陵。
17.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18.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现在的350公里。
19.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20.奔:指飞奔的骏马。
21.御:驾驭。
22.以:这样。
23.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24.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2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2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

诗人郦道元资料

前言作者郦道元

郦道元(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 查看详情>>

诗人郦道元作品: 《君子济》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 《三峡

《三峡》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