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峰亭记》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戴名世文言文:数峰亭记更新时间:2018-08-06
《数峰亭记》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第一段写居南山岗,喜得闲看远山的乐趣,先实写空间,言所居之南山无大山大流,接着由近而远,言看远山更佳;第二段写拟构“数峰亭”,将营造幽雅怡人的佳境,承前述提出未来欲凿池、种竹、筑亭的计划。写作风格清新可爱,简洁锋利,生动酣畅,别有特色,是“实空间”与“虚时间”结合的佳作。
这篇散文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戴名世仕进无望,大有归隐故园的意向。于是以自己十五年教书所得的近千两银子委托友人赵良冶购田十五亩、筑新宅一区,叫做“砚庄”(今属桐城市孔城镇清水村)。不久,戴名世卜居南山岗,著书之余,登岗远眺,历历在目的“西北诸峰”给予了他无穷乐趣,于是他提前预写了这篇《数峰亭记》。
注释
①甲:冠,优。
②卜居:择地而居。
③逶迤(wēi yí):绵延曲折。
④陂(bēi):池塘。
⑤堰(yàn):人工筑坝蓄水的小水塘。
⑥浮岚(lán):山里浮动的雾气。
⑦飞翠:好像在飞动的青山。
⑧隆然:突起。
⑨面:朝,面向。
⑩“尽效”句:意谓西北诸峰,历历在目,有如近在怀抱之中。效:致。
⑪虬(qiú)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这里用以形容松树的形状盘曲如龙。
⑫隙地:空闲的土地。
⑬个:竹子株数的量词,因竹叶末梢形似“个”字,故有此指。
⑭远山如屏:远山排列像屏风一样。
⑮盖:发语词,用在句首。
⑯金:一两银子曰“一金”。
⑰姑:姑且、暂且。
白话译文
我天性爱好山水,而我们桐城县的山水特别秀丽,优于其他县。我选择在南山居住,离县城二十多里,前后左右都是平缓的丘冈,绵延曲折,层叠不尽,而惟独没有大山;水则只有池塘和人工修建的小水塘而已,也没有大江大河。至于环绕四周的远山,有的在十里以外,有的在二三十里以外,浮动着雾气,一片碧绿,层层叠叠,立于云外。我曾经认为观赏远山意趣更好,所以这里虽然没有大山,也未尝不令人愉悦。
出了大门,沿着院墙向东,有平缓的土丘,土丘的尽头土堆突然升高。大概因为我盖的房屋面向西南,但是此地却面向西北,所以西北方的各个山峰都侍奉在我的襟袖之间。山上有古松数十株,株株都像盘屈的龙蛇,也有很多其他的杂树。而且有块空地,比较低洼,我打算在这里凿掘一个水池养鱼种荷花,再在池边上种植数十株垂柳。水池的东北方,也有一一块空地,可以种植上千株茅竹。古松的下面再建一个亭子,远处的青山就像屏风一样,陈列在亭子的前面,因此给亭子命名为“数峰”,意思是这个亭子原本为西北那几座山峰而建。估计凿水池、建小亭、种竹的费用,不下几十两银子,可是我的经济能力是达不到的,姑且预先取好名字,等待来日。

诗人戴名世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戴名世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榜眼。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 查看详情>>

诗人戴名世作品: 《慧庆寺玉兰记》 《河墅记》 《与刘大山书》 《钱神问对》 《醉乡记》 《先世遗事记》 《一壶先生传》 《穷鬼传》 《鸟说》 《画网巾先生传

《数峰亭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