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更新时间:2021-01-15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借玉华诗老闲适隐逸生活,抒写了词人向往大自然,羡慕隐士生活的心愿。全词明快飘逸,表现了词人一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产生的旷达欢快的心情。
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夏,元好问三十一岁。因为时局的原因,诗人者隐居在嵩山脚下几年了,期间常常和朋友一起游览山川风物。同年六月,他曾和雷希颜、李献能同游玉华谷,期间写下这首词。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片,九十五字,平韵。
2.少室:少室山,嵩山的西峰。玉华谷:少室山下的玉华山谷,因谷中产玉膏,故名玉华。月夕:阴历每月十五。
3.希颜:指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山西浑源(今山西浑源)人,金代良臣、诗人,官至翰林修撰。钦叔:指李献能,字钦叔,河中(今山西永济)人,金代良臣、诗人,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雷渊、李献能,加上辛敬之是元好问最亲密的三个好友。
4.玉华诗老:指刘几,字伯寿,北宋人,官至秘书监致仕,诏诣太常定雅乐,加通议大夫。去官后,筑室少室山玉华峰下,号玉华庵主。后遇异人得养生诀,至老不衰,年八十一卒。
5.耆英:对年高大德之人的敬称。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6),文彦博贸守西都(洛阳),集士大夫老而贤者于富弼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二人,其中有年过75的刘几,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6.“吹铁”句:指刘几出入骑牛吹铁笛,萱草和芳草二侍妾,以蕲笛(蕲春竹笛)和之,悠扬的笛声满山谷。他出门无既定去处,牛行即行,牛止即止。停下后必饮酒,大醉方回。
7.亭榭:建筑在高台上供观览娱乐之用的亭阁和房屋。
8.金堂、玉室:用金、玉装的堂、屋,言其华丽,俨然是神仙居住的所在,泛指游仙之所。
9.石城、琼壁:少室山有三十六座山峰,石城、琼壁是其中的两峰。
10.山家:山中人家,这里指嵩山玉华峰下的人家。酿初熟:酒刚酿造出来。
11.见说:听说。
12.萱草:草名,俗称黄花菜,故人认为种此草可以忘忧,也叫忘忧草。
13.牛背稳于船:因水牛平常行动迟缓,坐骑背上很安稳。该句化用陆游《牧牛儿》:“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句。
14.苍苔:即青苔。
15.攲(yǐ)乱石:依靠在石头上。攲:通“倚”,斜靠着。
16.耿:形容词人心中有事。
17.笙鹤下遥天:指指王子乔骑鹤升仙故事。据汉刘向《列仙传》载:周吴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乘白鹤缑氏山顶,举手谢时人仙去。
18.“把酒”句:该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句意。
白话译文
六月十五游少室山下玉华山谷,与雷渊、李献能一起饮酒作乐,喝醉了写下这首词。北宋洛阳耆英会上的刘几,他有两个侍妾,名字叫萱草、芳草,他们经常吹着铁笛骑着牛游山玩水,刘几的亭台楼阁的遗址就在这玉华山下。嵩山真是游仙之所。石城、琼壁是少室山三十六峰中两峰的名字。
山中人家的酒刚刚酿好,就买来痛饮以图大醉而不计较其价格高低。清澈的溪水挽留我们痛饮三日,就连河中鱼、林中鸟也欢欣鼓舞。听说刘几,经常携带者萱草和芳草二侍妾,无忧无虑地骑着牛游玩在山水之间。刘几所用过的铁笛埋没许久了,他所吹奏的典雅的曲子,究竟传给谁。
坐在青苔,斜靠在石头上,心中有事彻夜不眠。听着风吹松涛的声音,想起了仙人王子乔的故事。天上的游仙之所,地上的石城峰琼壁峰,另外还有玉华的亭台楼阁。举着酒问明月,现在是什么时候。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古诗《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的名句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