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素丸何处飞来》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水龙吟·素丸何处飞来更新时间:2021-01-20
词的上片是对过去离乱生活的回顾与感慨,元好问自金宜宗贞祐元年(1213)以来,因避兵几经转徙,颠沛流离,哥哥元好古死于病乱之中。移家登封后稍微安定下来,但在汴京为官,仍是单身生活。北边烽火未熄,自己孤身一人,是这首词的抒情背景。开头一句,“素丸何处飞来”,突兀发端,笔势飘逸,却原来又到中秋了。月光依旧明亮,而今国家破碎,故乡沦陷,孤独的词人,只有“无言搔首”而已。“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是对过去多年离乱生活的回忆和概括,读来沉挚悲凉。上片结句仍回到对月情境,以月亮作镜子,照出自己憔悴的容颜。这是多年离乱的结果,也是前面回忆的一个收束。
词的过片,以否定句式,逆接上片,强调了自己不必繁华,独喜幽静的情操。繁华之地每伴随着荣利追逐,而清幽之处则远离尘嚣,这是词人写这几句的真意所在。空山明月之夜,是诗人所向往的境界,每每梦寐以求之。盘谷为唐李愿隐居之地。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末云:“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徜徉。”词人括成“膏车盘谷”一句,也有追随之意。集中另有同调词一篇,题为“同德秀游盘谷”,编次此词后,当是后来实地往游时作。其中有云:“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长林丰草,……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中老。”抒写同样情怀,可以参看。水边挐舟,亦闲暇适情的事。不过山水之情,只存梦想,词人接着感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亲人的团圆,才能给人一点生之欢乐。因此,他只愿能返回家中,年年中秋,享受一点天伦之乐。《景德传灯录》卷八载襄州庞居士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作者概括为团栾儿女,含义是非常有蕴藉的。
词中化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处,除以上已举出的以外,“家书三月”,是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节缩,利用读者的心里积淀,以更简括的字句,传达了同样的感受。“金城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还有一个“竹西”,在扬州城北。竹西本身不算有名,自杜牧《题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以后,遂为文人所称道,姜夔的《扬州慢》至称为“竹西佳处”。作者用很少的字句调动起读者的记忆,增强了词作的感情厚度。
《永遇乐·绝壁孤云》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对家乡的思念与受老天爷戏弄而卷入惊涛骇浪之中,下阕写用尘容俗状去换取升斗陈腐之粮及被名利所累,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笔调夸张,比喻形象。
该词作于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在国史院任职期间。词人虽初涉官场仅一年左右,但已深感壮志难酬,羁怀抑郁。官场的黑暗,仕途之险恶,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归隐思想,于是创作该词。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古诗《水龙吟·素丸何处飞来》的名句翻译赏析

《水龙吟·素丸何处飞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