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雨过水明霞》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邓剡古诗:唐多令·雨过水明霞更新时间:2018-01-14
上片“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黄昏雨过,彩霞映照得水面格外明亮;潮退后,江岸边留下了几许沙痕。落叶声声,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寒冷,意识到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词人就这样用轻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词人于兵败被掳之后,面对着此情此景,倍加伤感。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既增添了作品的含蓄蕴藉,又拓展了读者的审美空间。“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在这里,“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作为一种社会物的象征。词人于宋亡后不肯仕元,他把蒙古统治集团比做强横的西风,那是自然的。时移世换,庇身无所,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是比较恰切。“天涯”一词,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它为下片寂寞的心境作了垫笔。
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金陵,自古以来被称为豪华之地,南宋王朝一直倚它为屏藩重镇;如今萧条了,难免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他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咏“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更深为南宋王朝的覆亡慨叹。渐次,词人又把眼光移向空阔的水、天之间。他仰观俯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寥寥几笔,便绘就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正表明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他们嗷嗷待哺;满汀遍野。不计其数。词人似乎在问:新朝的统治者们,能否关心百姓。末三句寄寓了处于乱离之中的词人的无尽悲慨。
全词寓情于景,兼写国家沦亡和个人感慨,以永恒循环的自然景色对比短暂无常的人事变迁。借“燕”“雁”分指依附新朝的官员和无家可归的百姓,发人警醒,寓意深刻。从黄昏到深夜,光阴流过问,隐含了物换星移的必然。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是南宋诗人邓剡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借景抒情,吊古伤今,既倾吐了内心的亡国之痛,又诉说了乱离中的人民之苦,全词感情沉郁,风格清奇。
元十六年(1279年),邓剡在厓山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

诗人邓剡资料

赏析作者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汉族江右民系。庐陵人。景定三年进士及第,后隐居在家。左丞相江万里多 次要他出来做官,他都谢绝。而文天祥起兵勤王,他却举家参加。后来家中老幼12口死于广东香..... 查看详情>>

诗人邓剡作品: 《简寂观·一径两山合》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午坐后亭·隔帘迟日午风微》 《避乱至乌岩山赠承节赵公》 《文文山画像赞》 《步月·盈盈当春月》 《八声甘州·寿胡存齐》 《霜天晓角·蛮烟塞雪》 《砻山·斜阳客如画》 《步月·皓月流华光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