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快绿》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曹雪芹古诗:怡红快绿更新时间:2019-01-11
注释
“怡红快绿”:意为使人喜爱的海棠和芭蕉。红,代指海棠。绿,代指芭蕉。怡、快,均为喜爱的意思。
两两:指芭蕉与海棠。婵娟:美好的样子。指蕉棠。
“绿蜡”句:春天里芭蕉叶还卷而未展。绿蜡,翠烛,比喻还卷着叶的芭蕉。
“红妆”句:海棠在夜里并未睡着。红妆,女子,喻花。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凭栏”二句:海棠如美人凭栏垂下大红色衣袖,芭蕉倚石而植,使山石如被青烟所笼罩。以绛(jiàng)袖喻海棠,如刘说《欧园海棠》诗“玉肤柔薄绛袖寒”,以云烟喻蕉,如徐茂吴《芭蕉》诗“当空炎日障,倚槛碧云流”。
“对立”二句:仍以蕉棠收结。主人,题咏时,应指元春,以后也就是怡红院主宝玉自己。解怜,会爱惜。
白话译文
庭院深深终日里是那么安谧宁静,海棠芭蕉双双开娇艳美好如婵娟。
春日里蕉叶卷屈不展枝枝如翠烛,已入夜海棠犹开放象少女仍未眠。
槛外红花如凭栏美人垂下大红衫袖,石旁芭蕉绿叶恰似迥护山石的青烟。
如此含情脉脉地在春风里相对站立,院中主人应懂得如何把它们来爱怜。
全诗多用比喻。八句中有五句是比喻句。贾宝玉把美好的感情赋予绿的芭蕉,红的海棠,这些比喻,或形容它们的美好,或描绘它们的艳丽,有分有合地一口气比喻下来,却不给人以堆砌、重复的感觉,充盈眷不尽的情愫,给人以真洁清雅的美感。
首联以“两两”的叠声用法把海棠、芭蕉放在一起,然后以“婵娟”来形容它们。《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说:“此处蕉棠两植 ,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则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婵娟”的比喻,以美女喻花、蕉的娇艳动人,总出对海棠、芭蕉的描绘。
接下来的四个比喻,第四、五句是写海棠的,以夜中未眠的少女(“红妆”)和凭栏美人垂下的大红衫袖为比,形容海棠的花红艳丽,娇柔可爱;第三、六句是写芭蕉的,因春天屈卷未展的蕉叶嫩绿,绿得透明,因而把它们比作“绿蜡”更因芭蕉紧傍山石而立,形成一团浓荫,故而把它们比作迥护的青烟。这些比喻,富有情趣,突出了被比事物的特点,比得恰当,虽然不全是贾宝玉的创造,如“绿蜡春犹卷”是从唐代诗人钱珝《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句中化出,“红妆夜未眠”是从宋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中借来,却还是深得其髓的。贾宝玉借来这些比喻,又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显得贾宝玉并非只是单纯写景。他是有所寄托的,他以花木喻人,写怡红院中人的生活。诗中花似人,人似花,一个是娇柔怯怯令人怜,一个是精心呵护意绵绵,两相对照,强烈地体现了贾宝玉“情不情”、体贴姊妹丫头的性格特点。所谓“情不情”,是说宝玉对不知情者(人和物)也有情。他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又常在女儿中厮混,“怡红公子”(后来宝玉择居怡红院,结诗社时被戏为“怡红公子”)如此多情,却又绝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绝不委身于仕途经济之道,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人格理想的鲜明生动的表现。
从章法上看,全诗四联全是双起双收。首联以芭蕉、海棠“两两”开放在优雅环境总起,中间两联暗蓄“红”、“绿”,尾联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总收全诗。全诗有总有分,活泼而不死板,分写“红”、“绿”时,写出它们的娇柔情态,最后以“主人应解怜”归结全诗,这就在怡红快绿”的基础上,生发出贾宝玉钟爱女儿的情性,从而突破了应制诗的局限。

诗人曹雪芹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查看详情>>

诗人曹雪芹作品: 《自题一绝》 《仙宫房内对联》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 《孽海情天对联》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红楼梦诗词·第九十八回》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 《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 《红楼梦·收尾·飞鸟各投林》 《五美吟·明妃

《怡红快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