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俗二首》作品注释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异俗二首更新时间:2017-05-05
⑴异俗:指边远地区的民情风俗。题下原注“时从事岭南”。
⑵鬼疟:即疟疾。迷信以为系疟鬼作祟,故有逃疟之俗。
⑶当地雷雨多,习以为常,故云。
⑷洪水发作无时,故云“不报”。
⑸当地百姓用毒药濡箭锋射虎。
⑹铦(xiān):锋利。
⑺鸟言:指昭州一带少数民族难懂的土语。谍诉:诉讼的状词。诉:一作“诈”。
⑻彤幨(chān):红色的车帷,借指刺史。汉代刺史“传车掺驾,垂赤帷裳”(见《后汉书·贾琼传》)幨:一作“襜”。
⑼秦网:即指渔网。桂林郡秦代设置,故称。
⑽越人迷信鬼神,故当地人多从事巫祝活动。
⑾獭祭:指打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⑿猪都:指豪猪。《桂海虞衡志》:“山猪即豪猪,身有棘刺,能振发以射人。”
⒀点对:检点安排。连鳌饵:能一钓而连多鳌的饵。《列子·汤间》:“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
⒁南中多虎,当地民俗常求符以缚之。道家有制虎豹之符。
⒂贾生事鬼: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向贾谊问鬼神之本事,此言当地儒生亦事鬼神。
⒃洪炉:指天地造化的自然之道。《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
徐逢源云:“此诗载《平乐县志》,原注下又有‘偶客昭州’四字。”冯浩据《渊鉴类函·州郡部》广西引商隐诗“假守昭平郡,当门桂水清。海遥稀蚌迹,峡近足滩声”认为商隐曾摄守昭平郡。然今人陶敏查出此诗乃宋人陶弼所作,见《舆地纪胜·昭州》。冯浩谓代理昭州刺史恐难成立。然商隐集中尚有《昭州》一首。此诗当与《昭州》同作于大中二年春。昭州平乐郡,属岭南西道,州治在平乐县(今属广西)。
古诗名句“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就是出自《异俗二首·其一》(“时从事岭南”)这首诗。

诗人李商隐资料

作品注释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异俗二首》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