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宫词》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吴伟业古诗:永和宫词更新时间:2017-06-23
《永和宫词》咏的是崇祯帝宠妃田贵妃的故事。田贵妃,本陕西西安人,家于扬州。(明崇祯)元年入宫,封礼妃。她容貌娟秀,心性巧慧,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蹴鞠、骑马,宫中也无人能比,因此受到崇祯帝宠幸,崇祯十五年七月十五日病逝。
据《明史》卷一百十四《周皇后传》,田贵妃曾一度被崇祯帝疏远,三月不见召。后崇祯帝和周皇后在永和宫观花,周皇后令人迎田贵妃至,崇祯帝才与田贵妃相见如初。永和宫观花是田贵妃一生中重要事件,又是此诗内容、情绪上的过脉,故此诗以“永和宫”为题。据笔者考证,此诗作于(清顺治)二年二、三月间,也就是作于崇祯朝覆灭后一年左右。
《永和宫词》这首诗写宫闱轶事,实则反映的是崇祯朝在农民军打击下的命运。前一首虽然对福的豪奢荒淫也不无讽刺,但是非常含蓄,轻描淡写。诗人笔下更多的是对万历帝父子温情的渲染,是对福王凄凉下场的叹惋。通过福王由备极尊崇到凄凉而死的过程折射出明王朝末世的盛衰变化。后一首选择田贵妃为主角出于同一机杼。田贵妃的一生,大体与崇祯朝相始终,她由被宠而贵、倚势而骄到病损憔悴、黯然谢世的十几年,正好和崇祯朝廷由初年的力图澄清政治、尚有几许新鲜气象到后来的“祸乱大作,巧伪滋生”、举措失当、急遽衰落的整个过程相映合,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妙象征。诗中“从繁华说到寂寞”,从头到尾弥漫着无限苍凉沉郁的兴亡之感。
同表现党争的《东皋草堂歌》和《殿上行》相比,这两首诗的主题显然更加重大了,感情则相应更加深沉痛深厚,有如挽歌,一唱三叹,哀婉动人。至于写作艺术,也远非前两诗可以相比,其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偶用得更多了。《永和宫词》108句,有60句用了对偶,都在50%以上。并且得更加巧妙精工,其中的“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均显出诗人的巧思。
绝大多数诗句的平仄都合律,用韵则四句一转,平仄互换,非常有规律。比如《永和宫词》 开头部分:“扬州明月杜陵花,夹道香尘迎丽华。旧宅江都飞燕井,新侯关内武安家。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棋复第一。上林花鸟写生绢,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就像由平声韵七绝和仄声韵七绝互相交错而成,读来回环往复,琅琅上口。第三,叙事更加宛转如意。两首诗都大体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很清晰。然同时又能力避平衍,善于制造波澜。
《永和宫词》 也一样,写田贵妃一生,从其入宫写起,叙述到去世,似己山穷水尽,忽然侧面着笔:“头白宫娥暗颦蹙,庸知朝露非为福。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平地另开一番境界,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表明,诗人的叙事艺术己是炉火纯青了。除以上三点,这两首诗文辞也更加华美,典故也更加贴切。总之,作为“梅村体”的一切典型特征都已具备了。
这两首诗一问世,便很快在文人中间流传开来,受到普遍的关注与赞赏。陈子龙曾在吴梅村面前充满激情地朗诵《洛阳行》,称此诗为“合作”,还说绝似唐朝的李颀,李雯更是击节叹赏:“高节微吟神骨惊,此曲乃是《洛阳行》”。对《永和宫词》,评价更高,时人朱隗曰:“唐人宫掖长篇,惟《连昌》 、《长恨》、《津阳门》、《杜秋娘》四作最胜。六百年后,方见此诗耳。魏宪则认为此诗“是一部诗史”。这两首创作于崇祯朝灭亡前后的长篇叙事歌行后先辉映,为吴梅村赢得了巨大声誉,成为奠定其诗坛地位的不朽杰作。他那种既华艳动人又激楚苍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所接受,“梅村体”由此得以确立。
从清顺治二年开始,吴梅村的七言歌行创作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兴盛期,尤其是顺治八、九两年,达到其成就的顶峰。《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圆圆曲》、《萧史青门曲》、《鸳湖曲》等一批名篇都出自这两年之中。几乎每一篇问世,都曾引起轰动,迅速在士人中间流播开去。
和《永和宫词》相比,这一时期的歌行创作不仅沿袭了以往那种迥异于他人的特色,而且还有所发展变化,使得“梅村体”的内涵更加丰富,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这种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诗人吴伟业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 查看详情>>

诗人吴伟业作品: 《新霁喜孙令修至同步后园探梅》 《送王藉茅学士按察浙江》 《茸城行·朝出胥门塘》 《生查子·旅思》 《楚云·风流太守绿莎厅》 《赠徐子能·徐子声名早》 《听朱乐隆歌·一春丝管唱吴趋》 《穿山·势削悬崖断》 《题王石谷画》 《滇池铙吹·碧鸡台榭乱云中

古诗《永和宫词》的名句翻译赏析

《永和宫词》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