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彻传》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朱由检文言文:袁忠彻传更新时间:2018-09-21
袁忠彻,字静思。跟从父亲袁珙谒见燕王,燕王宴请北平文武官员,派袁忠彻为他们看相。袁忠彻说都督宋忠脸方耳大,身材短小气度浮躁,布政使张昺脸方而五官小,走路像蛇,都指挥谢贵身体臃肿肥胖而呼吸短促,佥都御史景清身材矮小声音洪亮,根据相术这些人都是该被处死的人。燕王大喜,起兵造反的心意更加坚定。等到当了皇帝,便召袁忠彻授予鸿胪寺序班,赏赐非常丰厚。袁忠彻被升为尚宝寺丞,不久,改任中书舍人,随皇帝巡视北方。皇帝回到京师,出巡期间仁宗监督国务,仁宗被谗言所诬陷,皇帝发怒,在午门贴出告示指斥,凡太子所处理的事情,都停止施行。太子因为担忧恐惧患病,皇帝命令蹇义、金忠偕同袁忠彻前去看视太子。回来报告说,太子脸呈青蓝色,这是惊恐忧惧的样子,将午门所贴告示收回即可治愈。皇帝听从了他,太子的病果然好了。皇帝曾经屏退身边侍从,私下向袁忠彻询问武官朱福、朱能、张辅,文臣姚广孝、蹇义、金忠等人的祸福,后来都应验了。九年任职期满,再任尚宝司丞,升为少卿。礼部郎周讷从福建回到京城,说福建人祭祀南唐徐知谔、徐知诲,这些神灵最灵验。皇帝命令前往迎接二徐神像及庙祝来京,于是在都城修建灵济宫,奉祀二徐。皇帝每当患病,便派遣使者向神求告。庙祝假造仙方来进献,多是热性药物,服后便痰涎梗塞气息不畅,常常暴怒,以致不能出声,内外官员都不敢规劝。一天,袁忠彻入宫奉侍,规劝道:“这种痰火虚逆的病症,实在是灵济宫的符药引起的。”皇帝生气说:“有仙药不吃,吃凡药吗?”袁忠彻叩头哭泣,皇帝身边两名宦官也哭泣。皇帝更加生气,命令拖出两名宦官用棍子打,还说:“袁忠彻哭我,我就会死吗?”袁忠彻恐惧,赶忙上前跪在台阶下面,过了很久皇帝才消气。皇帝早在当亲王时便认识袁忠彻,所以对待他不同于其他大臣。袁忠彻也因为皇帝对待自己恩深,敢于进谏正直之言,曾经进谏到外国寻取宝物的不当,知道的人都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宣德初年,袁忠彻看到皇帝的面色后说:“七天之内,皇族中应该有谋反的人。”汉王果然造反。他曾经因罪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被罚金赎罪。正统年间,又因罪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被迫退休。二十多年后去世,时年八十三岁。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调为庶吉士,授任检讨。请假回家。天启初年返回朝廷,曾任谕德官职。天启六年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各生员打算替魏忠贤建生祠,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事情才停止。魏忠贤的同伙编辑东林党人的籍贯,湖广地区二十人,以罗喻义为首。庄烈帝继位,征召罗喻义授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不久充任日讲官,庶吉士教习官。
罗喻义性格严肃冷峻,闭户读书,不轻易接待一位来客。罗喻义看到朝廷内外很多变故,军官不熟悉兵法,就专心讲解军事,推演作战图献给朝廷。皇帝表扬并采纳。由于当时正在打仗,而督抚这些大官员却不设立军事府库,财政费用没有地方供给,于是进言:“军事有七种德性,使钱财富足是其中一种。正常的军饷以外,应当另外设立军事府库,朝廷不加干预。酒食款待将士、奖赏有功劳的人、收买敌人,都从这里取用供应。”又极力陈述车战的好处。皇帝将他的意见下到有关部门讨论,朝廷命令罗喻义自己制造战车。罗喻义认为制造战车的职责在有关官员,不肯接受诏令。皇帝不高兴,奏疏里所讲的事于是没有实行。
进讲《尚书》,撰写《布昭圣武讲义》。其中说到时事,有“左右是些不称职的人”的话,大大得罪了当权者;末尾陈述祖宗大检阅的规定,京城军营的制度,希望有所振兴和变革。奏稿呈到政府,温体仁不高兴。派正字官告诉罗喻义,命令他修改。罗喻义到了内阁,隔着门讥讽温体仁。温体仁生气,向皇帝进言:“旧例,只有经筵向皇帝劝告,比正讲多,日讲却是正讲多劝告少。现在罗喻义凭着日讲的身份而采用经筵的制度,等到让他修改,反而遭他侮辱,希望圣明的皇上考察裁定。”于是将这件事下到吏部讨论。罗喻义上奏辩白说:“讲官在正文以外就近涉及时事,也是旧有的制度。我反复陈述,希望稍有益处。温体仁删去,我确实担心我的忠诚不能传到上面,以致冒犯宰相。现在奏疏的草稿完备的在这里,希望圣明的皇上检查阅览。”吏部迎合温体仁的意思,议定将罗喻义撤职闲居,皇帝同意了。罗喻义一向享有一时的声望,被温体仁所颠覆,士大夫谈论起来纷纷表示惋惜。临行前请求开恩,请求准予使用驿站的车马,皇帝也批准了。在家居住十年,去世。

诗人朱由检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 查看详情>>

诗人朱由检作品: 《张淳传》 《王轼传》 《张永明传》 《谢铎传》 《刘春传》 《陈怀传》 《彭时传》 《陈以勤传》 《仁宗传》 《徐达传

《袁忠彻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