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更新时间:2017-03-17
注释
⑴唐时,杭州隶江南东道。州有天竺寺,乃今之下天竺寺。《咸淳临安志》:下竺灵山寺,在钱塘县西十七里。隋开皇十三年,僧真观法师与道安禅师建,号南天竺寺。唐永泰中赐今额。《淳祐志》云:大凡灵竺之胜,周回数十里,而岩壑尤美,实聚于下天竺灵山寺。自飞来峰转至寺后,岩洞皆嵌空玲珑,莹滑清润,如虬龙瑞凤,如层华吐萼,如皱縠叠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岩骨拔起,不土而生。传言兹岩产玉,故腴润能育焉。其间,唐宋游人题名不可殚纪。《一统志》:下天竺寺,在杭州府城西十五里。晋咸和中建,寺前后有飞来、莲花诸峰,合涧、跳珠诸泉,梦谢、流杯、月桂诸亭,游人多至其间。
⑵《十洲记》:蓬丘,蓬莱山也。
⑶《梦梁录》:樟亭驿,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⑷三山,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⑸五马,古太守事。
⑹杨齐贤曰:自西湖入天竺寺路,夹道皆古松,其地名曰九里松。灵隐、天竺同在一处,皆由松门而进。
⑺颜延年诗:“振揖发吴洲。”
作品译文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注释
⑴《楚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王逸注:“言湛湛江水,浸润枫木,使之茂盛,伤己不蒙君惠而身放弃,曾不若树木得其所也。”
⑵《宋书》:谢灵运,小字客儿,故诗人多称为谢客。其《游赤石进帆海》诗有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李善注:《临海水土物志》云:海月,大如镜,色白正圆,常生海边,其尖柱如搔头大。《本草》:陈藏器曰:海月,蛤类也,似半月,故名。水沫所化。
⑶《史记》:屈原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⑷溟渤,海也。
⑸《楚辞》:“蹇谁留兮中洲。”王逸注:“蹇,辞也。”
⑹《庄子》:“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⑺谢灵运诗:“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李善注:《游天台山赋》曰“或倒景于重溟”,王彪之《游仙侍》曰“远游绝尘雾,轻举观沧溟。蓬莱荫倒景,昆仑罩层城”,并以山临水而景倒,谓之倒景。
⑻《方舆胜览》,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盖天台第八重最高处,高一万丈。绝顶东望沧海,俗名望海尖。草木薰郁,殆非人世。孙绰所谓“陟降信宿,迄乎仙都”是也。绝冥,远海也。
⑼《十洲记》:“蓬壶,蓬莱也。”《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吕向注:“超忽,远貌。”
⑽《淮南子》:“身处江湖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高诱注:“魏阙,王者门外阙也,所以用悬教民之书于象魏也。巍巍高大,故曰魏阙。”[2] 
作品译文
屈原见江边红枫而悲吟,谢灵运想去拾海月。
屈原抱石沉下潇湘,谢灵运挂帆远渡大海。
时运蹇屈的我也想访问前辈的足迹,独自驶向茫茫大海的尽头。
古人没有机会再见,如同浮云一去不回。
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从此修炼真骨金身。
登天台华顶峰望断苍茫大海,窥探远处蓬莱岛的奥妙。
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消失,反觉得绿树红花早衰。
也不再有钓鳌的心事,也不想当官的事儿。

诗人李白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