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清漳明府侄聿》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赠清漳明府侄聿更新时间:2017-03-16
《赠清漳明府侄聿》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赠给侄子李聿的作品。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绘了这样一番景象:清漳县到处是桃树、梨树,不仅浓阴匝地,而且还溢满香气;碧绿的漳河水从城东南缓缓流过,帆船点点、渔歌互答;大堤上长满了茂密的桑树林,高耸的树枝仿佛要伸到天上去,美丽的清漳姑娘不知道化妆,白天成群地提着笼子去采桑叶;夜晚缫丝的机杼声,百里之外都能听到。对于侄子的执政能力,诗人也大加赞赏了一番:由于没有案件,小鸟经常停留在县衙大堂的台阶上,而县令天天躺坐在床上无所事事;牛羊散于阡陌之间不用人看管,老百姓晚上睡觉连门也不用关,如此民风也许只有尧舜的太古时代才有。最后诗人以此赞颂李聿的美政。全诗高古淡远,纵横变化,开唐代五古格高意远,神情横逸,变化神奇的正风。
李白于天宝十一载(752)春,曾北游广平、邯郸、清漳等地。与清漳县令侄辈李聿相会,别时写了这首赠诗。
李白北游幽蓟的具体动因,他未作说明,但从前后写的诗篇,可窥知大略。他关注国事,向往长安,痛斥权奸的害贤嫉能、祸乱国政。总之表现他的进步思想与污浊社会的冲突。此时北方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握兵二十多万,多次侵扰边塞外契丹、奚等少数民族,滥用武力,以邀功求赏。李白不了解东北边塞真实情况,只知边塞有战事,“欲报明主恩,投佩向北燕”(《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尉》),“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意气豪迈,立功边塞,功成名就而身退,实现夙愿。这首赠诗是北行至清漳所作。
注释
⑴清漳:在今河北肥乡县。唐时清漳属洛州管辖。明府:唐人称县令为明府。聿:李聿,《全唐文》卷四五三有小传:聿,玄宗朝官,清漳令,迁尚书郎。
⑵叶:喻宗族支派。
⑶中州:即中国。
⑷青云器:能飞黄腾达的大器。
⑸“小邑”二句:《论语·阳货》中说,孔子到了武城,听见一片弦歌之声,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以“割鸡”为治理县政之代称。烹牛,喻施展大本领。
⑹清漳:水名,源出于山西阳泉南。经山西和县、河北涉县,南流入清漳。
⑺“弦歌”句:歌颂唐尧的无为而治。
⑻簪组:冠簪和冠带。此指官服。簪,插戴官帽用的簪子。组,系帽的带子。隐簪组:指有隐士风度。
⑼扃(jiōng)户:闭户。
⑽宰:此处用作动词,任县令。
⑾垂阴:树木枝叶覆盖形成阴影。
⑿冶容:女子修饰得很妖媚。
⒀缲(sāo)丝:煮茧抽丝。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⒁道帙(zhì):道书的书衣,此指道书。
⒂“蒲鞭”二句:《后汉书·刘宽传》说,刘宽为太士时,对人宽厚仁恕,人有过失,“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蒲鞭,用蒲草做成的鞭子,用来做象征性的惩罚。扑抶(chì):鞭打。
⒃上皇:即羲皇,伏羲。
⒄白玉壶冰:喻品德冰清玉洁。姚崇《冰壶赋》: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不忘乎。
⒅赵北、燕南:指河北中部她区。
白话译文
我们李家如同一棵大李树,枝叶百万遍布中州。
老侄为天生的青云之器,天天为百姓操心。
治理小县如同“割鸡”,将来还会大刀宰牛,将有大用。
你的官声如雷贯月惊动四邻,你的惠政将与清漳同流。
县境内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老侄无为而治,官帽也不戴,形同吏隐。
百姓为德政所化心平气和,有天真的赤子之心,风俗像太古一样纯朴。
牛羊散于阡陌之中,百姓们家家夜不闭户。
问为什么能这样,他们回答说,是县令贤明。
县中种植桃李树,到处散发出桃李花的芬芳。
河中流的是清清的河水,两岸桑柘茂密如云。
赵地的女子不爱梳洗打份,成群地在田野里提笼采桑。
家家都在忙着缲丝和纺织,百里之间,机杼之声相闻。
由于无人告状,县衙前门可罗雀,县令高卧无事,在闲读道书。
檐前挂着蒲鞭,对有过失的百姓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政闲时明月当头,琴声清越;庭中寂然,清风入室。
老侄但长啸无言,陶然如上皇之逸人。
政清德高,洁如玉壶之冰,壶中透明见底。
清光一片,可鉴毫发,从中可映出百姓们的身影。
清漳县令的高名和佳政,在赵北燕南一带到处传颂。
我这位过客听了百姓们赞颂县令美政的民谣,因此写出了这篇颂诗。

诗人李白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古诗《赠清漳明府侄聿》的名句翻译赏析

《赠清漳明府侄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