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秋思》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张可久古诗:折桂令·秋思更新时间:2021-01-24
《折桂令·秋思》是元曲作家乔吉创作的一首散曲。这是一支秋日抒情的曲子。作者以一位“薄命佳人”的口吻,写出了她在“西风”“暮雨”中对飘泊无定、远不可及的游子深惋的相思之情。全曲由写景而抒情,写景层次分明,抒情真挚感人,脉络清晰醒豁,语言典雅清丽。
这首小令是为多情女子思念飘泊无定的游子而代言,是传统怀人怨别题材的翻新之作。其背景为秋天,而其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证。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入双调。
⑵胭脂:这里借指红色。
⑶霞绡:形容彩霞薄如经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⑷绊住霜枝:被霜枝绊住。
⑸两地相思:化用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⑹雕鞍:装饰精美的马鞍,这里指代所骑的马。何之:何往。之,往,到。
⑺雁未来时:用《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的典故。
⑻流水无情:用“红叶题诗”的典故。
白话译文
红梨花的叶子染成胭脂色,秋风吹起轻纱般的彩霞,竟然挂在那带霜的枝干上。正是西风万里的时节,暮雨潇潇,身居异地的人儿和家人互相思念。恨薄命佳人还在这里苦守,那骑着高头大马的心上人究竟去了哪里?书信迟迟不来,既然流水无情,就不要在红叶上题写相思的诗句。

诗人张可久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 查看详情>>

诗人张可久作品: 《钗头凤·感旧和李溉之》 《凤栖梧·惠山寺》 《折桂令·秋思》 《折桂令·写黄庭》 《一半儿·花边娇月静妆楼》 《落梅风·春情》 《木兰花慢·又三高祠下》 《风入松·三月三西郊即事》 《浣溪沙·翠袖清风品玉笙》 《人月圆·一冬不见梅花面

《折桂令·秋思》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