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仙灵毗》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柳宗元古诗:种仙灵毗更新时间:2017-04-20
全诗一共17韵,34句。1—12句交代种仙灵毗的原因。诗歌开头先渲染出永州可怕而又怪异的气侯坏境。可怕之处在于“疠气剧嚣烦”,怪异之处在于“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风温。”该冷的时候不冷,该凉的时候不凉,整日疠气猛烈。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能够仔细保养身体也会挺得过去,但诗人穷困潦倒无以自养,因此,沦落到“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的地步——处境十分困苦艰难。1一6句交代了诗人种仙灵毗的第一个原因:双腿麻痹,病况不轻。7一12句写同情他艰难处境的野田吏告诉他:仙灵毗治腿效果极佳。这是种仙灵毗的第二个原因。
13-18句写作者求药种、种药、采药、制药的过程。“笑抃”两字极为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当时表情动作:一边高兴笑着,一边拍着手掌。其内心的喜悦、激动溢于言表。这种喜悦和激动又反衬出他被疾病折磨时的极端痛苦。种药的过程写得非常简单。因为他并不是以种药为乐,而是靠草药除病,所以种药特别积极,采药制药也不辞劳苦,这一切又反衬出疾病对其折磨之深重,以致于他为了治病再苦再累也不怕。
19-22句是药理说明,也是诗人种药、采药、制药、付出一切辛苦劳动的精神支柱:灵药温和能够调理内脏,治疗疾病就贵在治其本源。拥覆其上,可以将内中积压的雾气排除;伸展舒活,可以将积余的燥热消散干净,一句话,诗人相信仙灵毗药性很好,敷了它就能药到病除。
23-34句抒写诗人渴盼病愈的心情。“神哉辅吾足,幸及儿女奔”是诗人心中的呼喊,就象盲人对光明的企盼,令人心灵震撼。
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第一个特点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诗人通过记叙自己种仙灵毗的原因、经过等,既表达了对永州气候环境的厌恶,得病后的痛苦,更表达了渴盼病愈的急迫心情。读者细细体味全诗还能发现:虽然诗人当时处境极为艰难,但他没有气馁、颓废,而是坚强不屈,积极治疗。因为他虽然遭贬,但他“辅时及物”的政治信念始终没变,他渴望有朝一日得到起用,期望自己总有一天再出去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可以说,正是这种东山再起的期待心理支撑着他,给他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诗的第二个特点是紧扣诗题选材,详略取舍别有用心。此诗题为《种仙灵毗》,诗中写了种仙灵毗的原因、经过,写了仙灵毗的药理、药效。但笔墨重点不是放在种药上,而是放在种药原因的叙述和对药到病除的渴盼上。其用心大概就是为了突出境况的艰难,让关心他的人更同情他,为他离开永州重返京城创造机会。
诗的第三个特点是语言富有表现力,人物情状栩栩如生。诗人用“杖藜”、“曳踵”写他行动的艰难,用“笑抃”写他得知其病有药可治的喜悦心情,用“蔚蔚”写草药的众多和枝繁叶茂等,其情其景婉如历历在目,语言的表现力极其丰富。

《新植海古榴》就是一个颇费思索的诗题。因为诗题可作两种理解。 “ 新植 ” 作 “ 新近种植 ” 或 “ 刚刚种植 ” 大抵是不错的。如果把诗题理解成一个动宾短语,即 “ 刚刚种植了海石榴 ” ;理解成一个偏正短语,即 “ 刚刚种植的海石榴 ” 。细心的读者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不同的理解,将决定这首诗的体制,前者,当为一首叙事诗,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后者,当为一首咏物诗,即托物言情,托物言志了。

诗人柳宗元资料

鉴赏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 查看详情>>

诗人柳宗元作品: 《商山临路有孤松往来斫以为明好事者怜之编竹成楥遂其生植感而赋诗》 《种白蘘荷》 《闻黄鹂》 《赠江华长老》 《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 《入黄溪闻猿·溪路千里曲》 《饮酒·今夕少愉乐》 《泾水黄·泾水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古诗《种仙灵毗》的名句翻译赏析

《种仙灵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