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举传》注释译文

朝代:两汉诗人:范晔文言文:周举传更新时间:2018-09-06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县人,是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周举身材短小,相貌丑陋,但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为当时儒者(读书人)所尊崇。所以,京城中流传着称赞他的话:“周宣光通晓《五经》。”
延光四年,(周举)被征召到司徒李郃府中做官。当时,宦官孙程等人拥立顺帝,诛杀了阎氏家族的人。议郎陈禅认为阎太后与皇帝之间没有母子恩情,应该让太后移到离宫中居住,断绝朝拜参见。议论政事的大臣们都认为这样做是合适的。周举对李郃说:“从前,郑武姜设计杀害郑庄公,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母子不再相见;秦始皇怨恨他母亲行为不端,长时间不与她见面。后来,有感于颍考叔、茅焦的话,重新遵循做儿子的道义。书传上都称颂他们。现在,阎氏家族刚刚被诛灭,太后被幽禁在离宫,如果因悲痛忧愁而生出疾病,一旦逝去,皇帝将凭什么来号令天下的人呢?如果按照陈禅的建议去做,后世的人就会归罪于您。应该秘密地向皇帝上书,让皇帝尊奉太后,率领督促大臣们,像先前一样朝见太后,来满足上天的心意,符合众人的愿望。”李郃立即向皇帝上书陈述了这个道理。第二年正月,皇帝就到东宫去朝拜太后,太后从此就安定下来。
周举升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因介子推被焚烧而死,有禁火的风俗。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举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饭,一家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周举到了并州,作了凭吊介子推的祭文放在他的庙里,说严寒的冬天离开火,残损百姓生命,这不是贤人的意思,并向百姓宣传,使他们恢复熟食。于是百姓的迷惑渐渐得以消除,风俗渐渐改变。
周举外调担任蜀郡太守,因事获罪被免官。大将军梁商给皇帝上书,推荐周举担任从事中郎,对他非常敬重。(永和)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规模邀请宾客,在洛水边宴饮,周举当时称病没有去。梁商与亲朋好友开怀畅饮,快乐至极。等到酒宴将散,歌唱结束,他接着吟唱了《薤露》这首歌曲,在座的人听了之后,都为之掩面流泪。太仆张种当时也在场,等到回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举。周举感叹说:“这就是所谓的悲哀或欢乐不合时宜,歌唱不合场所。灾祸就要到来了啊!”梁商到秋天果然死去。
建和三年,周举去世。朝廷认为周举清廉公允、诚实正直,正要任命他为宰相,很为他感到痛惜。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留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特意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他)做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顺从(他们)就恐怕被怨恨,给了他们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遭遇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才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他做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啊!”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诗人范晔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范晔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 查看详情>>

诗人范晔作品: 《谯玄传》 《樊英传》 《董宣传》 《李通传》 《和熹邓皇后纪》 《冯鲂传》 《梁统传》 《强项令》 《崔瑗传》 《王丹传

《周举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